第一章 認識胎教(2 / 3)

(5)慎寒溫。寒溫即自然界冷熱氣候的變化。受孕以後,孕婦由於生理上發生特殊變化,很容易受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尤其是風寒之侵,易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兒,“胎前感受外邪,感染傷寒時症,鬱熱不解,往往小產墮胎,攸關性命。”故而注重胎前的攝養,慎起居,適寒溫,甚為緊要。

(6)戒生冷。懷孕之後,孕婦常喜歡吃一些生冷之物。中醫認為,這是懷孕後由於陰血下注以養胎兒,致陰血偏虛,陽氣偏旺。殊不知,生冷之物吃多了會使脾胃受傷,嘔吐、腹瀉、痢疾諸症會乘虛而入,既損孕婦又傷胎兒,不可不慎。

此外,孕婦衣著還宜寬大合體,腰帶不宜緊束,以免氣血周流不暢而影響胎兒。

國外胎教經驗

近20年來,胎教科研的報告,不僅在許多國家新聞報刊上常有報道,而且在英、美、日等國的醫學專業期刊,特別是作為國家級的專業期刊上,經常有醫學界對胎教的研究報道。例如1985年英國《婦產科學雜誌》就有一篇評論“胎兒可以學習嗎”的文章,通過列舉的一些實驗,論證了胎兒可以聽到母親的和母體外邊傳入子宮內的聲音,包括說話和音樂,以及胎兒有辨別不同聲音的能力、對聲和光均有反應的能力。文章認為胎兒是有記憶力的,在宮內是可以學習的。不僅胎兒可以學習,文章還報告了動物胎仔在體內也可以學習的實驗:妊娠末期的胎鼠神經能吸收並能區分不同的氣味。分娩前如把具有惡臭味的化學物質混於蘋果汁中,注入羊膜腔內,生後的雛鼠就討厭蘋果汁了。如將薄荷汁內加入具有令人討厭的氣味的物質,注入羊膜腔內,胎鼠出生後對薄荷的正常反應也就消失了。文章最後說,妊娠末期的胎兒,神經係統逐漸成熟,某些複雜的功能也逐漸健全起來,開始有了短暫的記憶。當然有沒有長期的記憶迄今尚未肯定,但無論如何沒有理論根據說明胎兒隻有在出生後才有記憶。(該文登在英國《婦產科學雜誌》92(8):777,1985英文原版)

與此同期,也是1985年,在美國的《婦產科學雜誌》的第153卷的第154頁至156頁上,發表了關於用“人工喉”(一種能發聲音的儀器)在孕婦腹部發出聲音,可以傳入子宮內,引起胎兒驚嚇反應。用這種方法來對胎兒出生前在母體內做胎兒的神經檢查。這篇文章從另一個實驗角度,證實了胎兒不僅可以聽到母體外的聲音,而且母體外突然發出的聲音能引起胎兒的驚嚇。

日本的胎教研究,圍繞胎教問題分三個分支幾乎是齊頭並進。一個分支是專門實驗和記錄母腹內的胎兒受到外界各種刺激(包括聲、光和觸的刺激)後的反應,如胎心變化、胎動變化、眨眼反應、握手反應等,研究和論證胎兒在母腹內是一個有感知有反應的生命體。這個側麵的研究,為胎教提供了胎兒在出生前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活著的施教對象。主要的專家有室岡—教授、夏山英—主任、小林登教授等人。他們除了在國內國家級的《產婦人科》、《圍產期醫學》等醫學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外,還分別有關於這方麵的專著。如室岡—先生,在1982年的《產婦人科》的20卷的1982年頁上,發表了受刺激下胎兒心率的觀察記錄的實驗報告。他還由日本的青春出版社出版了《嬰兒的感受方法》的專著。又如小林登教授在1983年的《圍產期醫學》上發表過題為“母子相互作用的意義”的文章,還在日本的醫學信息服務社出版了《孩子就是未來》的專著。又如夏山英—先生在1983年的《圍產期醫學》上發表過超聲波斷層法觀察記錄的胎兒行動的文章。第二個分支是研究外界的聲音傳入子宮內的實驗,為胎教的語音和音樂傳到胎兒的可能性提供直接可靠的實驗根據。第三個分支則是以井深大先生、千葉大學的多湖輝教授等人為首的財團法人幼兒開發協會的研究開發工作。參加這個協會的不僅有科學家、醫學家、教育學家,而且還有遍布日本全國內的一些胎教科學實驗,而且奔赴世界各國參觀有關胎教的科研和實驗,接觸那些國家的一些超常兒,觀察和測試這些智力超常兒的智力水平。對於促進世界性的胎教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國內胎教成果

古老而質樸的中國胎教的蘇醒,是在國外的有關胎教研究和智力超常兒的親聞報導時而不斷地傳入中國被人們所注視以後發生的。中國所特有的“一對夫妻隻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城市裏有文化知識的年輕夫婦,深感人口質量的重要性。特別是他們領悟到產後生養的唯一的一個子女,健康和聰明的程度將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如何深遠的影響,促使他們在怎樣養育子女以便使子女長大後能夠在現代化的社會裏具有競爭的能力方麵去下功夫。尤其是他們見到僅注意出生後長大到幾歲才下資本(如買鋼琴和請教師)的一些家庭,沒有能夠如願以償地把孩子培養成才,他們也就更容易相信國外有關胎教的事例報道。有的年輕夫婦也就願意參加胎教了。

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背景下,中國首先從民間、從家庭上,開始嚐試胎教。於是,在70年代以後,從民間開始的胎教和其成效的報導,逐漸由一些報刊發表。如遼寧的《婦女》雜誌上曾介紹過一個4歲入小學讀書、成績優良的女孩,她的外祖父是位老中醫,對她母親進行胎教指導,使這個小女孩出生後,在體、智發育方麵遠遠超過同齡的兒童,為盡快接受學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生理智能基礎。又如胎教兒小津津。這個小孩4歲半時,就被武漢大學作為少年科技預備班的學員錄取進校學習了,是我國年齡最小的大學預備班的學生。

津津的父親是個醫生,他吸取了中國古老質樸的胎教學說中的科學成分,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對津津實施胎教。津津的父母一方麵注意調節飲食,津津的母親在懷孕肘期,吃了許多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同時又輔助以適量的獼猴桃、梨、蘋果、番茄、西瓜等含維生素多的水果。另一方麵注意了環境優生的因素。他們選了一個山清水秀、空氣新鮮的地方度假,並且注意調節心理和情緒。如閱讀一些有趣而又輕鬆健康和令人愉快的小說,看一些輕鬆的有益的電視或電影。津津出生了。當時體重為4公斤,生下來時不哭,隻是笑。正因為大家每天看他那津津有味的樣子,才都叫他“小津津”。他長到半歲時,對近處的物體當人們用漢語或英語說出後,他能用眼睛指示出采或用手準確地指出來。到1歲時就知道自己的身體的各部位,能指出脈搏、心髒的位置。到一歲半時能聽懂一些英、漢常用語,認識英語字母表,數1至10的數,辨認16種不同的顏色。2歲半懂加減乘除和平方根等數學符號,3歲認萬以內的數。到4歲半時能解某些初中一、二年級的數學難題。他的知識麵很廣,智商測定為一百四十以上,超過了11歲年齡組的智商。

又如濟南市胎教兒叫蔣世瑾的女嬰。她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她的父母親在孩子出生前,從母親的飲食上注意保證供給維生素多的水果和其他營養物,同時用錄音機放在母親的腹壁上給胎兒放音樂,另外輕輕拍打母親的肚子,對胎兒講話和講故事。結果,孩子出生隻有8天,就喊出了“媽媽!”滿月時會叫爸爸、奶奶、姑姑,會數1、2、3、4、5,百日內認識了“鼻”、“耳”、“臉”等十多個字。

正確對待胎教

常常聽到一些父母埋怨:“我們當初積極胎教,又是唱歌又是聽音樂,忙活了半天也沒有生出個神童來。”言語之間對胎教頗感失望。讀者朋友,對於這個問題,孕婦是怎樣看的呢?

我們認為,任何父母都對孩子寄予一定的希望,這是很正常的。問題的關鍵在於上述這些父母對胎教抱有不切實際的奢望。要知道,胎教的目的隻是使未出世的胎兒具有良好的遺傳素質,為出生後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胎教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控製,每個人的身體各有差異,自身修養的水平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同,以及對胎教實施的程度不同等等,這些都將導致胎教的不同結果。孕婦不妨仔細看看孕婦的嬰兒,他那可愛的小臉,動人的表情,機靈的神態,無處不顯示出孕婦和孕婦愛人的長處。實際上,隻要孕婦的孩子繼承了孕婦們夫婦雙方的全部優點,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完全能夠說明孕婦們的胎教是成功的,孕婦們的孩子是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