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舒狀元雖然明知是他義父,巴不能夠相認一認,就徐步到了後堂,分師生敘坐。杜翰林問道:”賢契,青年首登金榜,極是難得。老夫忝居同鄉,正要慢慢請教。但不知賢契祖籍還在哪一府?“舒狀元欠身道:”門生祖籍就是巴陵。謹有一言,不敢向恩師尊前擅自啟齒。“杜翰林道:”老夫正要請教,賢契何妨細講一講。“你道他兩家難道果是不相認得麼?隻因舒狀元把杜姓改了,所以有這一番轉折,卻怪不得杜翰林懷著鬼胎。這舒狀元又不好明認,便把幼年間情事備陳一遍。杜翰林嗬嗬大笑道:”我道有些認得,原來賢契就是杜開先。“舒狀元連忙跪下道:”門生原是杜萼。“杜翰林一把扯起道:”快請起來!適才還是師生,免不得要行大禮。如今既是父子,到不可不從些家常世情。“舒狀元便站起身來。杜翰林道:”我當初隻道你做了這件短見的事,此生恐不能夠有個見麵的日子。不想到得中了狀元,可喜可羨。不知你緣何又改姓為舒?“
舒狀元就把到長沙遇著親父的話,便說了幾句。杜翰林道:”原來又遇尊翁,一發難得的了。我初然意思,指望認了狀元回去,光耀門閭,如今看來,卻不能夠了。“舒狀元道:”為人豈可忘本?親生的、恩養的總是一般。想舒萼昔年若非深恩撫養,久作溝渠敝瘠,今日焉能駟馬高車?這個決然便轉巴陵,一則拜謝夫人孤兒賴撫之恩,二則拜謝相國窮寇勿追之德。“杜翰林道:”言之有理。我聞得三甲末名的康泰,就是司牧君的公子,可是真麼?“舒狀元道:”這正是汝平兄。“杜翰林道:”我也要另日接他進來一見,卻還在嫌疑之際。少不得要在這裏定一個衙門觀政,還有日子,慢慢拜望他吧。如今隻要尋一個便人,待我寫一封書,報與夫人得知便了。“舒開先道:”這也容易,鳳凰山清霞觀李老師,正在這裏幹辦道官,專待榜後起身回去。待舒萼回到寓所,寫一封書,浼他捎到府中就是。“杜翰林道:”難得有這個便人,倒要浼他早去。待我還要封書去韓相國要緊。“狀元道:”既然如此,那李老師隻在三五日內就要動身了。“
杜翰林道:”你尊翁也同做一寓麼?“舒狀元道:”家君也在這裏。“杜翰林道:”這卻不難,待我少刻與諸進士相見了畢,回衙就把書寫停當,明日少不得奉拜尊翁。那時順便帶來就是。“商議定了,依舊出到公堂,便喚開門,請諸進士上堂相見。那諸進士哪裏曉得其中就裏,單單隻有康汝平還知其故。他兩個隻當在後堂做了這半日的戲文。有詩為證:
易姓更名上紫宸,宮袍柳色一時新。
今朝重謁台春麵,方識當年淪落人。
說這李乾道士帶了兩封書,一封是杜翰林送與韓相國的,一封是舒狀元送與杜夫人的,不憚奔馳,星夜回到巴陵。先到杜府投遞。那夫人聽說京中有書寄來,隻道是翰林寄回的家書,連忙著人把李道士留下,待要看了書上說話,再問幾句口信的意思。將書看時,隻見護封上是舒萼圖書,拆開一看,方才曉得新科狀元舒萼,就是當初收為義子的杜萼,老大歡喜道:”謝天謝地,我隻道他一去,再也不能夠有個音信回來,怎知今日倒中了狀元。隻是他原名喚做杜萼,如何書上又寫著舒萼?這個緣故,必然待他回來方才曉得。“隨即著人出來問李道士道:”可知道我杜老爺幾時回來的消息?“李道士回複道:”杜老爺隻等複命就回來了。“杜夫人便吩咐整治酒肴款待。李道士再三推卻,遂告辭起身。杜夫人當下就與眾族人計論,打點建造狀元坊,豎旗杆,立匾額。
那些族人都說道:”又不是我們杜門嫡派,明日外人得知,隻道附他勢耀,可不惹人笑話?“杜夫人見說,就心下想一想,隻得又把這個念頭付之冰炭了。說這李道士離了杜府,帶了杜翰林那封書,一直再到韓府。門上人先進稟知相國。相國疑慮道:”我想那杜翰林,自當初他義子杜開先去後,至今數年未曾一麵。況且如今奉旨進京主試,料來與我沒什統屬。可令那李道士進來相見一見,看他有什話說。“李道士連忙進去,見了韓相國,便向袖中取出書來,雙手送上韓相國。相國接來,當麵開拆,從頭至尾仔細看了一遍,忍不住大笑一聲,道:”有這樣事!我道這巴陵從來不曾有個舒萼,不想就是那杜開先。古人道得好:尚可移名,不可改姓。他為何就把姓改了?“
李道士道:”韓老爺可不知道,那舒狀元自從出了府門之後,就奔在長沙道上,不期在茅店中,與親父舒石芝偶然會著。兩下說起前情,當就廝認,所以仍歸本性。“韓相國道:”原來如此。茅店中遇著親父,金榜上占了狀元,這兩件,難道不是天上掉將下來的大喜事麼?還要請問一聲,他既改了舒萼,那時杜老爺如何複認得來?“李道士道:”其時杜老爺的意思,也想道巴陵並沒有這個舒萼,敢是疑慮到狀元身上去。因此等到諸進士參謁之時,先請狀元進見。兩個就在後堂,把始末根由的說話,一問一答,備細談了半日,方才說得明白。後來眾進士知了這些說話,沒有一個不說道是一樁異事。“韓相國問道:”你可曉得他父親舒石芝,後來曾與杜老爺相見麼?“李道士道:”怎不相見?狀元頭一日去參見,兩下廝認了,第二日杜老爺便來拜舒太爺。兩位也整整說了半日。“韓相國道:”如今狀元在京,曾與杜老爺一處作寓,還是兩處作寓?“李道士道:”小道起身的時節,狀元端與舒太爺同寓。隻聞得說,末名康爺要在京聽撥觀政,打點移來,與狀元同寓。卻不知後來怎麼了。“韓相國道:”他兩個原是同窗朋友,如今又是同榜,正該同寓。隻是狀元既遇著了親爺,從今以後,我這巴陵,未必有個再回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