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登岸以後,十分關心弗吉尼亞的時事,聽說弗吉尼亞新總督已走馬上任,就立即雇了一匹馬直奔威廉斯堡去拜訪新總督丁威迪。
總督是殖民地的最高行政長官。根據北美13個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隸屬關係的差異,可分為3種類型。美國獨立戰爭前夕,有8個英王直轄殖民地,包括弗吉尼亞、馬薩諸塞、紐約、新澤西、新罕布什爾、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喬治亞,英王直接任命總督;3個業主殖民地(英王把北美大片土地“封賜”給他的寵臣或大貴族,受地者稱為業主),有馬裏蘭、賓夕法尼亞、特拉華,總督由業主任命,英王批準;兩個自治殖民地,有康涅狄克、羅德艾蘭,總督由殖民地有產者選舉,但也必須經英王批準。這種隸屬關係的差異反映了宗主國對各殖民地控製程度的不同。
北美殖民地的統治機構有兩部分:英國統治殖民地的政治機構和由殖民地有產者選出的議會。前者又分為二:一是設在英國政府內部的貿易殖民局,二是派到殖民地直接進行統治的總督和參事會。總督是英國統治階級在殖民地的全權代表,他有任命殖民地司法、稅務、監察和民兵管理等官吏的權力,有否決殖民地議會議案的權力。參事會則是輔助總督統治殖民地的禦用工具。
隨著殖民地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不斷成長,各殖民地都先後建立起自己的立法議會。總督對議會議案有否決權,一般情況下服從英國議會所製定的法律。但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殖民地議會具有征稅和確定官吏薪金等權力,因此它就成為殖民地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有力工具。當然,殖民地議會是有產者議會,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都有財產資格的限製。華盛頓的兩個哥哥勞倫斯與小奧古斯丁都曾當選為議員。
夜幕降臨,星月初升,鑒於華盛頓家族在弗吉尼亞的威望,丁威迪特地從6英裏外的地方趕來同華盛頓晤談。這是他倆的第一次見麵。丁威迪的到來對華盛頓未來的政治前途起著微妙的作用。當時,華盛頓僅僅是個不到20歲的小夥子。
同弗吉尼亞總督丁威迪會見以後,華盛頓稍事休息就又出發去進行土地測量了。但是他的心中仍一直惦記著勞倫斯的健康。
勞倫斯同華盛頓在巴巴多斯島分手後就按計劃去了百慕大養病。不料春寒再一次加劇了他的肺病,病魔步步進逼似乎已決心要奪取他的生命。勞倫斯原計劃在百慕大待上一年,因此渴望把女兒帶到身邊,於是他寫信告訴妻子說,要是健康狀況繼續惡化,他就立即回家歸西;要是情況好轉,他就一直在那裏住到病體痊愈。但是1752年6月16日,勞倫斯卻突然出現在家人麵前了,因為他已預感到死神快要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了。6月20日,他匆匆寫好遺囑並在公證人麵前簽上了他自己的名字。在遺囑中,勞倫斯明白地寫著:如果他的獨生女兒死後無嗣,就由華盛頓繼承芒特弗農的產業。一個月以後,即7月26日,年僅35歲的勞倫斯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勞倫斯對華盛頓早年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包括“軍事性的”、“社會性的”和“地理性的”三個方麵。因此,勞倫斯的死,對華盛頓的未來必將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這不久就在華盛頓的生活道路上顯現出來。
影響最大的就是華盛頓利用兄長之死留下的空缺逐漸在軍事上嶄露頭角。
勞倫斯生前不僅是俄亥俄公司的股東,而且是弗吉尼亞殖民地民團的一名副官。華盛頓從小就喜歡聽勞倫斯講戰鬥經曆,並酷愛軍事遊戲,成為一名軍人是他夢寐以求的理想。在勞倫斯從百慕大回家之前,華盛頓就趁著弗吉尼亞民團一位副官遷往馬裏蘭之機,給總督丁威迪寫信毛遂自薦,希望得到弗吉尼亞北峽地區民團副官的職位。勞倫斯過世以後,弗吉尼亞行政局決定把弗吉尼亞分成4個區,每區設民團副官一人,任命華盛頓為南區民團副官,該地區包括整個詹姆士河和北卡羅來納邊界之間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