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一舉一動,陶情冶性(2 / 2)

發現了這個現象,管理人員幹脆就把一台唱機放在“蘇瑪”的籠子旁邊,連續播放莫紮特等大師的經典作品,不久以後,這頭母象從抑鬱中解脫出來,恢複了先前的精神。

運用音樂治療,要做到對症治療,因人、因病而宜,選擇恰當的音樂。

“憂鬱感”的音樂,不管是悲痛的圓舞曲,還是《二泉映月》,都是具有美感的。當心靈受到共鳴,便自然會慢慢消除心中的憂鬱。像貝多芬的降B調弦樂四重奏,時時能激勵人們清醒地認識自我,能夠使自己接納更多的痛苦和悲傷、溫柔與喜悅,使心胸更加開闊。節奏慢、舒緩的樂曲,如古典交響樂中慢板部、小夜曲、巴羅克音樂和凱爾特人豎琴、江南絲竹《春江花月夜》等,可以調整心緒,克服急躁的情緒。而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樂曲中充滿無堅不摧的力量,會隨著飛揚的旋律激蕩人的心靈,使人暫時拋棄生活的煩惱和失意,完全融入音樂所營造的積極向上、無往不勝的樂觀氛圍之中。一個平素膽小怕事,容易受到外界驚嚇的人,需要的是一種完全寬鬆、恬靜、優雅的氣氛。可選擇《高山流水》、德沃夏克的《第七交響曲》、舒曼的《克萊斯勒》、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現代鋼琴曲、薩克斯管《回家》等抒情、柔和的輕鬆樂曲,久而久之,能使人及早恢複正常的心境,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如果你是記憶力衰退的人,最好常聽熟悉的音樂,熟悉的旋律往往和過去難以忘懷的生活經曆緊緊相連,常能勾起人們對往昔歲月的回憶。想起難忘的崢嶸歲月,便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時的老歌和音樂,對恢複記憶往往能有很好的療效,特別是對老年癡呆症傾向的患者、植物人也有一定療效。常言道: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後睡不著。一般來說,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比較短,但有些老年朋友常常被失眠,所困擾,要依賴藥物的幫助才能入眠。長此以往,非但不能解決失眠問題,還可能引起機體其他不良反應。如果你失眠,應常聽節奏徐緩與和悅的音樂,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二胡《聽鬆》、門德爾鬆的《仲夏夜之夢》、肖邦的《夜曲》、德彪西的《雨中花》等,這些音樂可以解除煩躁、焦慮不安的情緒,有平靜、放鬆、坦然、安全之感。帶來輕鬆甜美的入睡氣氛。

總之,音樂治療不是簡單地等同於普通的音樂欣賞,它強調特定的樂曲、旋律、節奏對特定的人群的影響,從而產生心理上的自我調節。必須注意,高血壓病人不能聽一些重金屬、搖滾之類動感太強的音樂。孕婦也絕對不宜聽一些節奏強烈、音樂單調的音樂,特別是迪斯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