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信天遊不斷頭(1 / 2)

牧笛

憂傷,是民歌的靈魂。

憂傷,也是信天遊的靈魂。

牧羊人在空山曠野難耐的孤獨,趕牲靈人在長途跋涉中難熬的寂寞,鋤禾人在烈日炙烤下的難忍之苦,紡織婦在單調勞作中對走了西口丈夫的深情思念,拔苦菜女子對心上人的熱烈企盼,還有死了妻子的光棍或死了丈夫的寡婦的悲哀淒涼,以及人們對欺壓百姓的官府的痛恨,對替人當牛做馬的歎息和不平……這些,這許多心裏的憂傷和生命的痛苦,需要抒發,需要訴述,於是,便向藍天白雲,向山巒長河,向沙灘荒丘,以長長的聲音,吐出心底的憋悶,飛出心靈的震顫。這聲音,順著山形地貌的曲線,順著蜿蜒的溪流,順著遠去的風,順著飄飛的雲,任情任意地,悠悠揚揚地,起伏飄忽蕩漾而去!

這就是信天遊,又稱順天遊。

我曾多次站在這塊土地的高處,細細揣摸思索,為什麼別的地方的民歌是別樣兒的,而這裏生出來是信天遊?以上,便是我琢磨出來的或者說是感覺出來的緣由。

任何一種民間藝術都是一定曆史條件下一定地域的“土特產”。任何一種民間藝術都是生命搏動顫栗而形成的圖形、色彩或聲音,它像心電圖那樣真實地記錄了人們的心聲。信天遊,就是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限製,不受任何人指導,而純是那些生命自身的生理心理需要自自然然發出的聲音。

信天遊,是自由生命在生命的自由狀態下創作出來的。

信天遊,屬於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它的根,紮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心裏。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也離不開信天遊。

信天遊,不斷頭,

斷了頭,咱就沒法解憂愁!

……

——這大概就是多少年多少代,信天遊能夠像割不完的韭菜一茬又一茬地生長出來並充滿憂傷情調的原因吧!

曆史改變人們的情緒,人們的情緒改變藝術的靈魂。自從那位曆史巨人毛澤東帶領軍隊來到這裏,開辟了陝甘寧邊區,這裏的人們過上新的生活和擔負起曆史的重任,信天遊便少了些悲哀和憂傷,多了些歡悅和激昂。人們用古老的曲調,唱出新的心聲,或抒發新生活的歡欣,或讚頌救星般的黨、領袖和軍隊,或表達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比如:

太陽出來照四方,

中國出了共產黨。

……

百靈子過河沉不了底,

幹革命跟著毛主席。

……

千裏的雷聲萬裏的閃,

紅旗一展天下都紅遍!

……

也由於這種曆史的機緣,大批專業文藝工作者來到這裏。他們被這種獨特優美的藝術震驚了,感動了,不少人含著淚在炕頭地頭聽唱記錄,隨後整理出版,或拿在舞台上演唱,灌進唱片播放。從此,信天遊走紅了,逐漸超越地域,超越民族,飛向全國,也飛向世界。它飛到哪裏,都受到人們歡迎,喜愛!

信天遊不再僅僅屬於這塊土地,它屬於中國和世界許許多多喜愛它的人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