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舞獅(2 / 3)

北獅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舞獅者(一般二人舞一頭)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肖維妙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麵,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

河北是北獅的發祥地。徐水縣北裏村獅子會創建於1925年,以民間花會形式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以迅速發展。 徐水舞獅的活動時間主要在春節和春季寺廟法會期間,表演時由兩人前後配合,前者雙手執道具戴在頭上扮演獅頭,後者俯身雙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綴成的獅皮飾蓋扮演獅身,兩人合作扮成一隻大獅子,稱太獅;另由一人頭戴獅頭麵具,身披獅皮扮演小獅子,稱少獅;手持繡球逗引獅子的人稱引獅郎。引獅郎在整個舞獅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氣概,還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過獅子”、“後空翻上高桌”、“雲裏翻下梅花樁”等動作。引獅郎與獅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獅的一個重要特征。徐水舞獅的基本特征是外形誇張,獅頭圓大,眼睛靈動,大嘴張合有度,既威武雄壯,又憨態可掬,表演時能模仿真獅子的看、站、走、跑、跳、滾、睡、抖毛等動作,形態逼真,還能展示“耍長凳”、“梅花樁”、“跳樁”、“隔樁跳”、“亮搬造型”、“360度擰彎”、“獨立單樁跳”、“前空翻二級下樁”、“後空翻下樁”等高難度技巧。

徐水舞獅在中國民間藝術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1953年,曾到首都北京參加中國民間藝術彙演,並代表國家多次出訪演出。曾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比賽中獲一等獎。河北省雜技家協會於2001年10月正式命名北裏村為“雜技舞獅之鄉”。目前,由於舞獅道具昂貴、培養新人不易等原因,徐水舞獅麵臨傳承危機,亟待有關部門加以搶救、扶持。

南獅

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一般隻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麵譜作鑒,色彩豔麗,製造考究;眼簾,嘴都可動。嚴格來說,南獅的獅頭不太像是獅子頭,有人甚至認為南獅較為接近年獸。南獅的獅頭還有一隻角,傳聞以前會用鐵做,以應付舞獅時經常出現的武鬥。傳統上,南獅獅頭有「劉備」、「關羽」、「張飛」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跟據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

南師的舞動造型很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寳、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台等等;舞者透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獅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當中「采青」最為常見。相傳“采青”原來是有“反清複明”之意,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紅包)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回,表現猶豫,然後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為了增加娛樂性,采青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例如上肩(舞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 疊羅漢,上杆(爬上竹杆), 或者過梅花椿(經過高低不一長木椿)等等。

舞南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獅的舞動要配合音樂的節奏。舞南獅有時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葵扇帶領。

舞獅之前通常還會舉行「點睛」儀式。儀式由主禮嘉賓進行,把朱砂塗在獅的眼睛上,象征給予生命。

舞獅子:白居易《西涼傳》:假麵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裏,紫髯深目兩胡兒。跳舞梁前來致辭,應似涼州未陷日。安西都護進來時。舞獅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興起的時代。

南獅獅頭

南獅的獅頭一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

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

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

傳統上,南獅獅頭造型上有“劉備獅”、“關羽獅”、“張飛獅”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

舞法亦根據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

南獅舞法

南師的舞動造型很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寶、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台等等;舞者透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獅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當中“采青”最為常見。相傳“采青”原來是有“反清複明”之意,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紅包)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回,表現猶豫,然後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為了增加娛樂性,采青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例如上肩(舞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疊羅漢,上杆(爬上竹杆),或者過梅花椿(經過高低不一長木椿)等等。

舞南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獅的舞動要配合音樂的節奏。傳統上,在舞南獅有時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葵扇帶領。

舞獅之前通常還會舉行“點睛”儀式。儀式由主禮嘉賓進行,把朱砂塗在獅的眼睛上,象征給予生命。

南獅比賽

南獅比賽種類可分為高椿獅藝競賽和傳統獅藝競賽,其中較主流的為高椿獅藝的比賽。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美國等地,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性的醒獅大賽。而較有著名的國際比賽有兩年一度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雲頂世界獅王爭霸賽。

5. 中國醒獅之鄉

遂溪縣政府決定從2005年開始,每年12月8日都舉行“遂溪醒獅藝術節”。

“遂溪醒獅藝術節”就2005年舉行過一次;後來就沒舉行過。

2004年首屆“遂溪醒獅藝術節”於11月26日開幕。當天,在該地的文化廣場和縣城主要街道,舉行了精彩的醒獅展演和“獅鄉之夜”文藝晚會,11月27日至12月8日,各地醒獅隊輪番表演,切磋技藝。此外,還舉辦了與醒獅有關的書法攝影展。

遂溪的民間醒獅活動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近年來,當地政府遵循“積極保護、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鼓勵競爭”的原則,堅持“現代與傳統並重,推進文化事業全麵發展”的思路,積極發展民間醒獅藝術,醒獅隊伍不斷壯大,民間醒獅團隊已有255個,其中高樁獅28個,地獅227個,表演者過萬人。

舞獅是一門集武術、舞蹈、鑼鼓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遂溪的舞獅隊中,有男子、女子醒獅隊;單獅、雙獅;地獅、高樁獅;高樁單獅、高樁雙獅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醒獅藝術風格,多支舞獅隊在全國大賽上獲獎,其中的文車醒獅隊還到法國巴黎參加“中法文化年”展演,2003年12月遂溪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醒獅之鄉”。

遂溪醒獅屬於南獅,享有醒獅之鄉之美譽,曾代表中國出訪多個國家。並擔任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醒獅表演特約嘉賓。

6.陽江舞獅子

舞獅在江城稱為舞獅子。其中“舞”字陽江話讀“懵”音,“獅子”則念“是子”,詞義一樣。這是避諱,因“獅”陽江音同“輸”,不吉利。

江城舊時大凡有喜慶必放炮竹舞獅子,尤其是春節賀歲。大年初一清晨就有獅子拜屋。世俗認為,獅子在門前張口伸舌搖頭擺腦一番,那些躲在屋角旮旯中的惡鬼邪魔就會一掃而光,因而視此有“旺屋”作用,均恭敬而莊嚴地給舞獅者奉送“紅包”。

剛建就新屋的人家,會特意邀請舞獅者進入屋中,逐層樓房舞拜。新婚夫婦想早生男孩,還會請獅子進入臥房中,讓它在自己的睡床上翻滾一番。因為陽江話中“獅子”與“是子”諧音,“獅子上床”也就暗喻 “是子(男孩)上床”的好兆頭。

有錢人家和商鋪會請舞獅隊作專場表演。一般在空曠的場地上表演,圍觀者眾。舞獅通常還有各種武術表演,高潮就是“獅子”“采青”。主家在樓上用竹竿高高地挑起一個大紅包,旁邊捆著一棵青菜,舞獅隊就地搭起人梯,讓“獅子”邊舞邊沿著人梯向上爬,攀登至頂端,張口把那紅包和青菜“吃”進口中。最精彩的“采青”則是“采椰”,即是把青菜葉子換成椰子。“獅子”必須把上麵懸掛的椰子打開才算。舞獅者往往要用牙齒把椰子外皮撕開,用拳把椰子擊爆,這沒兩下真功夫不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