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工交戰線乃至各行各業都在密切聯係工作實際,認真學習踐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充分肯定、高度評價的“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東汽精神。這也為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並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建設先進文化與“文化強國”,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一股新的動力。
大災之際,天地之間,災難彰顯、曆史鑄就、時代催生的東汽精神氣貫長虹。正是在抗擊千年不遇而又突如其來的“5·12”汶川特大震災的奮勇搏鬥中,東汽人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與全國軍民的有力支持下,不僅與災區人民一道經受了血與火的戰鬥洗禮和嚴峻考驗,而使災難彰顯、曆史鑄就、時代催生的東汽精神更加閃爍光亮和催人奮進,從而得到了當年不辭辛苦並多次深入災區、親臨東汽關心指導抗震救災、恢複重建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同誌的一致首肯和熱情讚揚。這也從一個側麵窺斑見豹、由小見大地反映了東汽精神的本質屬性和客觀定位,尤其是對我國偉大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的集中體現和充分展示。正是從其內在聯係和密切關係出發,我們把東汽精神作為當代一種精神標杆加以傳承弘揚,這無論是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添磚加瓦,還是為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增添動力,均有著現實重要意義和曆史深遠影響。
眾所周知,公元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漢旺廣場時鍾永遠定格在沉重和悲痛的那一刻。四川驟臨大難,神州遭遇國殤。我國發生的舉世震驚、慘絕人寰的汶川8級特大地震瞬間撕裂了龍門山脈、吞噬了城鎮村莊,殘酷無情地給震區百姓帶來了滅頂之災。霎時山河破碎、房屋倒塌、道路阻斷,錦繡大地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無數溫馨家庭橫遭劫難,骨肉分離、生離死別……據國家有關部門資料記載和媒體報道:這場巨震發出的主震波沿著龍門山地質斷裂帶綿延覆蓋了300多公裏,強烈震波以每秒3.1公裏的速度從震中映秀向東北方向推進,在80多秒後消失在青川縣東河口附近。這股強震釋放的巨大能量在四川盆地西北盆壁上撕開一道長216公裏、寬45公裏的巨大傷口,而在地殼深部岩石中形成一條長約300公裏、深達30公裏的大斷裂帶。這場特大震災給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災區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致使近7萬同胞不幸遇難、近1.8萬同胞失蹤、37萬多人不同程度地流血受傷,3000萬人因失去家園而逃生避難、遠走他鄉,直接經濟損失多達8450餘億元。由於震災涉及全國10個省(區、市)的417個縣域,災區總麵積約50萬平方公裏,其中四川以及甘肅、陝西的極重災區與重災區麵積則超過10萬平方公裏。這場特大災難震裂四川、震撼中國、震驚世界,其強烈的弧線震波和巨大威力不僅波及大半個中國,甚至讓半個亞洲都感到顫動,從而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曆史也將永遠記住那一刻。這場曆史罕見而又猝不及防的特大地震既給汶川、北川、綿竹、青川、什邡、都江堰等18個極重災區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傷害,也給離震中僅一山之隔的漢旺鎮和“十裏東汽”以毀滅性洗劫和重創,並給在這裏工作、生活、居住的勤勞淳樸的東汽員工及其家庭親屬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創傷和沉痛記憶。頃刻之間,家園損毀、生靈塗炭,東汽漢旺基地轄區就有600餘人不幸遇難,1000餘人被埋廢墟而流血受傷,5000多戶職工家庭因住宅損毀而頓失家園。全廠生產生活建築物大多徹底倒塌或成為危房搖搖欲墜,功能全廢,2000餘台技術裝備受到不同程度的嚴重破壞,企業直接資產損失多達幾十億元,間接經濟損失則更是難以計算。天崩地裂、驚心動魄的這場巨震,使企業的生產配套能力和生活居住條件喪失殆盡,全體員工及其家屬被迫扶老攜幼做緊急撤離和災難性遷徙。淒慘悲楚的人員傷亡、觸目驚心的財產損失、滿目瘡痍的破壞景象……所有這些都使幾代東汽人40餘年創業發展的心血成果付之東流、毀於一旦,從而將我國研發大型發電設備和重大技術裝備的龍頭骨幹企業、國家重點布局的三線企業和三大汽輪機製造基地之一——當時年產量已超過2800萬千瓦、產值連年突破百億元大關這一舉足輕重、舉世聞名的現代化工廠徹底摧毀,也使東汽成為在“5·12”特大震災中受損最為嚴重的大型國企和中央企業。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巨大的災難在中華民族激發出世所罕見的無疆大愛和中國速度。這場強震的震中雖然隻有一個卻震在了全國人民的心上,不僅使50萬平方公裏遍布廢墟的受災地區有著960萬平方公裏大地的穩穩支撐,而且讓4600餘萬飽受創傷的災區群眾得到祖國13億各族同胞的溫暖愛撫。震後第一時間,胡錦濤同誌就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黨政各級組織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震後不到半小時,成都軍區即派出查看災情的直升機;震後不到8小時,新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啟動了國家的一級救災響應;震後不到9小時,溫家寶同誌就在都江堰臨時搭起的帳篷內主持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特大地震突發後,來自全國各地、社會各界的救援隊伍紛紛湧入災區的各個角落,拯救同胞生命、安置受災群眾,一場讓全世界都感到驚奇的“中國式賑災”全麵迅速展開。自“5·12”特大地震發生那一刻起,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情係災區、心係民生,一次又一次地奔赴災區深情慰問,時刻牽掛和關懷受災百姓,始終把群眾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悉心指導四川、甘肅、陝西重災區的抗震救災和恢複重建工作。“5·12”震後4年多來,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天,無論是在巴山蜀水還是在甘陝山區,無論是保證受災家庭的取暖避暑和飲水食糧,還是保障災區群眾的住房、看病和上學就業……在那艱苦卓絕抗災重建的1000多個日子裏,黨和國家高層領導與各級黨政組織始終與災區人民心連心,給予遭受震災重創的受災群眾最需要的關愛和溫暖。所有這些也充分體現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心係災區、情暖群眾,並與全國人民風雨同舟、共克時艱、戰勝災害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念。
由於地處龍門山地質斷裂帶而與震中距離不足30公裏,因此在“5·12”特大震災的毀滅性破壞中,東汽這個三線國有大型企業所遭受的傷亡和損失就最為嚴重,因而也特別牽動黨和政府與全國人民的心。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王兆國、劉雲山、劉延東、回良玉、張德江、郭伯雄、何勇、令計劃、馬凱、孟建柱、王滬寧、韓啟德、蔣樹聲、李金華、董建華、張梅穎、劉奇葆、蔣巨峰、方小方、陳新有等中央和省市黨政軍的各級負責人都在救災及重建的第一時間、緊要關頭和關鍵時刻來到災區並親臨東汽,深切慰問受災群眾並以各種方式給東汽人及時帶來了親切關懷和有力支持。與此同時,黨和政府與社會各界包括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隊員、醫務人員以及企業員工、學校師生、鄉村農民、社區居民等來自全國各地的無數救援力量和誌願者紛紛馳援災區並趕到東汽,他們特別在搶救生命、救治傷員、轉移群眾、安置群眾、恢複生產、重建家園等方麵對東汽抗震救災、恢複重建所給予的無私援助和真誠幫助更是不勝枚舉……在此期間,胡錦濤同誌在百忙當中先後五次探訪汶川震區,而且冒著風雪嚴寒親臨東汽漢旺基地深情看望遭受地震災害的職工群眾,特別對戰鬥在抗震救災、恢複重建第一線的幹部職工給予了深情問候和親切勉勵;吳邦國同誌也是心係東汽,專程前來關心指導工作,特別強調東汽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東汽抗災重建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和使命;溫家寶同誌則是牽腸掛肚,十次到地震災區中就有六次來到東汽關心看望,並在現場多次講話中一再表達了對東汽人的深切期望和敬意。在此期間,李長春、李克強、張德江以及王兆國等同誌也先後兩次以上前來東汽指導工作……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此高度密集地親臨關懷與全國軍民給予的深情厚愛猶如春風化雨和雪中送炭,也給予抗擊特大震災的東汽人以巨大的勇氣和無窮的力量。
地震可以奪去人的生命卻不能改變人的意誌,地震可以摧毀可愛的家園卻不能剝奪美好的希望。幾乎在災難剛一發生,中華民族在震區這片已成廢墟的土地上,舉國一致地發出了抗震救災、重整山河的最強音。正是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與社會各界的真情幫助,麵對來勢凶猛的災難摧殘,東汽人挺起胸膛沒有倒下,很快在悲痛中和廢墟上站立起來,奮起展開與時間賽跑、同死神搏鬥的搶救行動,用鮮血和生命描繪了一幅抗震救災的壯麗畫卷。尤其在與特大災難殊死抗爭中,他們始終保持“堅持生命高於一切,搶險救援竭盡全力;堅持時間就是財富,恢複生產爭分奪秒;堅持發展穩定並重,重建家園快馬加鞭”的堅定信念和高昂士氣,迅速及時並堅毅果斷地為搶救生命、救治傷員、轉移財產、安置群眾、恢複生產、重建家園而舍生忘我拚盡全力,並在餘震肆虐、山洪、瘟疫、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嚴重威脅、各種救援極其艱苦危險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企業和職工的根本利益。因此,東汽在地震當年就創造超過100億元產值,爾後又連年刷新紀錄並以200多億元產值使企業的投入產出攀上曆史最高峰,從而以“生產經營全麵恢複、災後重建提前告捷、企業發展日新月異”的出色努力和突出業績奪取了抗震救災鬥爭的全麵勝利。人們現在已經看到,特大震災的損毀重創雖然跌倒了一個“骨幹企業”,卻站起來一個“真正的巨人”,更樹立起一個“精神標杆”。也正是有了這股精神力量的激勵支撐,東汽人才能在遭受滅頂之災並陷於絕境當中又使企業起死回生、重獲生機,並在抗災重建與發展振興的征途上創造了一個個新奇跡。如今,新東汽以最快速度和嶄新麵貌拔地而起,傲然屹立在巴山蜀水、祖國大地和世界東方,繼續為四川發展、祖國建設、電力事業和人類福祉做出更大貢獻。而在災難中迸發出的東汽精神使東汽從廢墟上奇跡般重生、崛起、超越、騰飛,顯示了強大的中國力量,並以感天動地的壯麗篇章在世人麵前豎起中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時代豐碑……
東汽真是泰山壓頂不彎腰……地震災害使我們東汽受到了嚴重損失,東汽的廣大幹部、職工發揚了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精神,在災後的廢墟上迅速恢複生產,並實現了年產值100億的目標。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充分體現了工人階級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實踐證明,東汽職工是好樣的!希望同誌們搞好當前生產,加快災後重建,努力把東汽建設成國際一流的電力設備企業,讓新東汽拔地而起……
——胡錦濤
東汽是我點名過來的,東汽對國家太重要了。它是國家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甚至燃氣輪機的生產基地,是世界最大的發電設備製造企業。它連續四年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東汽在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民的關心幫助下,還要自己動手、重建家園、早日恢複生產……東汽是國家裝備工業的骨幹企業,生產著世界高水平的產品,全體職工辛苦了。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挺起胸膛,恢複生產,重建更高水平的新東汽。
——吳邦國
誰都知道,在這次地震中,大型企業損失最嚴重的就是東汽。這場重大地震災害讓你們吃苦了,你們許多親友都失去了生命,現在還有職工被埋在廢墟裏,我同你們的心情一樣非常難過……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悲痛中東汽人已經站立起來了,在東汽的廢墟上開始了恢複重建。東汽隻要有人在,有自己的一雙手,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災的勝利,把東汽建設得比過去還要好……
東汽人是震不倒、壓不垮的,東汽人是站起來的一個真正的巨人……這是一種什麼力量的支持?這就是東汽精神。東汽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是自強不息、百折不撓、艱苦奮鬥、奮勇爭先的精神,這種精神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新東汽建成是不容易的,當這裏還是一片平地的時候,我來過,當大家歡度春節的時候,我跟大家一起吃過除夕飯,東汽人是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把一個代表中國先進的企業屹立在全世界。其實,你們應對的不僅是自然災害,很快就是金融危機,兩個衝擊壓在你們身上。但是,東汽的幹部和職工沒有被困難嚇倒,你們滿懷信心,努力奮鬥,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把一個新東汽建成了……
這是一個世界一流的企業,這是一個在地震災害連最大的廠房都全麵倒塌了的基礎上重建的企業,誰能想象到,它今天的狀態?還是這句話,這是東汽人的光榮,是東汽人的驕傲。有了這種精神,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一定要把東汽辦成世界“四個一流”的企業……
我到東汽總是有特別的感覺,因為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在一起;在重建的時候,我們在一起。看到你們的發展進步,我心裏就特別高興,我向你們致敬,向東汽人致敬!
——溫家寶
新東汽將建設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企業,你們現在生產的以燃煤機組為主的產業,不是夕陽產業,而是朝陽產業,對若幹年後發電也還是主導力量。現在離大地震已經一周年了,等東汽建成以後一定成為供世人參觀的重要項目……
你們要抓好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和100萬千瓦核電機組,加上新生能源風力發電機組的研發製造,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水平。我們向你們致敬,你們都是有功之臣啊!這麼現代化的企業,不僅裝備中國,還要裝備世界……
——賈慶林
總書記、總理都對東汽精神給予了很高評價,這次來我們也都親眼看到了。總書記、總理講,東汽精神就是東汽職工把中華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災中加以升華,這是非常貼切的……
它體現在嚴重自然災害和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形成的一種“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回頭中央的重點媒體要好好宣傳你們的經驗,要把東汽精神在全國工交戰線叫響……
——李長春
東汽確實有著光榮傳統,有著雄厚的實力,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國有骨幹企業,是我們國家三大汽輪機的重要企業之一……
特別令世人敬佩的,就是在三年前這場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你們所展現的英雄主義精神。這種精神既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是工人階級的優良品質、作風意誌的發揚,我們講的“大慶精神”的傳承形成了可貴的東汽精神。經長春同誌總結提煉的東汽精神,我覺得就是一種泰山壓頂不彎腰、迎難克艱的這樣一種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很了不起……
我希望大家繼續弘揚可貴的東汽精神,再接再厲、奮力拚搏,繼續拿出中國工人階級的氣勢來,在國際市場上要樹立我們的品牌,樹立我們的形象;在國內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麵要做排頭兵,走在前列……
——習近平
東汽過去對國家做過很多重要貢獻,它是國家的大型骨幹企業,不僅生產了眾多的大型火電,還生產核電、風電等祖國建設不可缺少的發電設備……
東汽對國家來說太重要了,各級黨政組織都要高度重視東汽重建工作。對於東汽重建所需的土地要按特事特辦……東汽是中國汽輪機行業的領軍企業,國家將全力支持東汽的恢複重建,使東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克強
東汽是我國的骨幹企業,建廠幾十年來,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次抗震救災經受住了特殊的考驗,從抗震救災和恢複重建來看,證明我們的工業建設是好的,東汽的工業是好的,東汽精神是好的……
看到你們這個廠房的搬遷,不到兩年的時間,這麼一批新廠房就拔地而起,那簡直是個奇跡。災後這三年的生產不受影響而且還有增長,這確實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國企了不起。這點我要感謝各位,發揚了精神。
——賀國強
這麼快就把廠房修起來,而且創造了這麼好的成績,這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豪邁氣概。重災麵前不彎腰,創造奇跡,我們要向東汽的同誌們學習……
——周永康“注釋1”
在那抗擊“5·12”特大地震災害的難忘日子裏,黨的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體同誌深入災區,高度評價東汽精神,這既是對東汽人英勇表現和出色業績的最高褒獎,也是黨和政府對東汽精神的充分肯定和大力倡導的體現。
地震當年,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同誌在成都接見全國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座談會的四川代表時,還對出席會議的東汽黨委書記何顯富表達了對東汽人英勇表現的充分肯定和親切鼓勵,表示一定要來東汽看望大家。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誌2009年2月12日親臨抗災重建現場指導工作時特別對東汽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將東汽人的英雄氣概總結和提煉為“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東汽精神。他指出東汽精神就是東汽職工把中華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災中加以升華,強調要像過去宣傳大慶精神那樣宣傳東汽精神,“要把東汽精神在全國工交戰線叫響”。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誌來東汽指導工作時,也對東汽精神對抗災重建的激勵作用給予了高度讚譽。他站在東汽新基地火熱的生產現場感慨地說:“地震雖然給東汽造成了巨大損失,但是東汽人充分發揚了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和東汽精神,僅僅用了1年零9個月時間,一個新的東汽就重新屹立在世人麵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臨東汽給予東汽精神很高的評價,這次來東汽感受東汽精神的實質內涵,值得我們深刻學習和領會。”
由此可見,麵對搞好災後重建、推進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光榮使命和艱巨任務,宣傳倡導這種在平常中曆練、在危難中迸發的東汽精神,已經不僅局限於一個企業。它已體現為全國工交戰線乃至各行各業的強烈共識和共同願望,成為當代工業戰線優良傳統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建設先進文化的應有之義和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傳承與弘揚東汽精神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們宣傳思想和文化建設工作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而在中央和省市宣傳部門的協調組織下,《人民日報》、新華社、《求是》雜誌、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科技日報》《四川日報》、四川電視台、四川人民廣播電台、《德陽日報》、德陽電視台、德陽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各級黨報黨刊和主流媒體包括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百度、搜狐、新浪、雅虎、騰訊等各大網站紛紛前來東汽采訪,廣泛深入而又持續不斷地宣傳報道東汽精神。2009年2月27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新華社長篇通訊《“東汽精神”啟示錄》,並配發了評論員文章《“東汽精神”催人奮進》;中共四川省委還專門頒發實施了《關於深入開展學習“東汽精神”活動的決定》;國務院國資委也在國企係統組織開展了“學習東汽精神、展示國企風采”等主題宣講活動……東汽精神由此光耀神州、家喻戶曉而被國內諸多媒體譽為“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同時被人們稱之為“時代精神之鮮活的範本”與學習的標杆和榜樣。2011年4月27日,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恢複重建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隆重舉行,來自災區、援建省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代表,以他們的親身經曆向人們再現了三年抗震救災、恢複重建歲月中那一幅幅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感人畫麵。其中,東汽人向全國人民的深情彙報也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和深深敬重。一時間,國有企業和各行各業都在結合各自工作、聯係本身實際搞好學習借鑒,一股傳承弘揚東汽精神的熱潮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所有這些也都表明,東汽人在40餘年創業發展中孕育形成的、在戰勝特大震災和國際金融危機中彰顯出來的東汽精神,已經集中體現為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品質,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征程上的一個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