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為我國佛教禪宗十刹之一。相傳一千六百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見此地山奇峰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在此大興佛寺。深山古寺,氣象恢宏卻不顯山露水,深得“隱”字意趣。寺前有冷泉亭、飛來峰諸勝。
康熙帝錯題雲林寺
康熙皇帝下江南來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處遊山玩水,吟詩題字。這一天,在地方官員陪同下,他到靈隱來耍子。
靈隱寺裏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驚又喜,連忙撞鍾擊鼓,把全寺三百多個和尚都召集攏來。和尚們披起嶄新的袈裟,頭頂檀香,手敲法器,嘴裏念著“南無阿彌陀佛”,跟著老和尚,趕到一裏路外的石蓮亭,把康熙皇帝接到靈隱來。
老和尚陪著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後、山上山下遊玩一番。康熙皇帝見到靈隱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綠樹常青,門前紅花遍地,真是一個好地方啊!他心裏一高興,就吩咐人在寺裏擺酒用膳,想多耍子一會兒。
皇帝擺下酒席,可熱鬧啦!吹的吹,彈的彈,唱的唱,一時間把這個佛門淨地變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一手撚著山羊胡須,一手捧著酒盞,又灌黃湯又吟詩。
老和尚早聽說過康熙皇帝喜歡吟詩題字,這時見他那搖頭晃腦的樣子,便悄悄跑過去找那幾個跟隨皇帝的地方官商量道:
“大人呀,我想求皇上給我們小刹題一塊匾額,你看行不行呀?”
杭州知府聽了,點點頭說:“才好哩!如果皇上給靈隱寺題了匾額,連我杭州府也都沾了光啦!”
錢塘縣令也說:“皇上酒興正濃呢,你這辰光去求他題匾,我看一定答應。”
老和尚心裏落了實,就壯壯膽子,走到康熙皇帝麵前跪下磕頭,說道:“皇上呀,看在靈隱寺大菩薩的麵上,替小刹題塊匾額,也讓我們風光風光吧!”
老和尚這一請求,正好搔著了康熙皇帝的癢處。他點了點頭,忙吩咐手下人擺好紙筆,抓起筆刷刷幾下,寫成一個歪歪斜斜的 “雨”字。這辰光,他突然發覺自己落筆太快,這個“雨”字頭寫得太大了,竟占了大半張紙。要曉得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雨”字下麵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是個“靈”字。現在隻剩下這小半張紙的位置,隨你怎麼寫也擺不下了。重新寫一張吧,那多麼丟臉啊!康熙皇帝一隻手抓著筆,一隻手不住地撚他那撮山羊胡須,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圍在旁邊的官兒們,明知道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誰也不敢明說,隻有站在旁邊幹著急。還好,有個名叫高江村的大學士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先在自己的手掌心寫了“雲(‘雲’的繁體字)林”兩個字,裝做去磨墨的樣子,挨近康熙皇帝身邊,偷偷地朝著皇帝攤開手掌。康熙皇帝一看,哎呀,這兩個字真是救命菩薩啊!他歡喜得連酒也醒了一半,連忙寫下“雲(雲)林禪寺”四個大字。寫完,把手一揚,將毛筆拋出老遠。
老和尚過來張張,不對呀!“靈隱寺”怎麼寫成“雲林禪寺”了呢?他也不看看風色,就結結巴巴地問:“我們這寺院叫做‘靈隱寺’,不叫‘雲林禪寺’呀!是不是皇上落筆錯了?”
康熙皇帝聽了,把眼睛一瞪,喝聲:“放屁!”老和尚哪裏還敢再開口,隻好恭恭敬敬立在旁邊了。康熙皇帝回過頭來,問官兒們:“這地方天上有雲,地下有林,你們說說,把它叫做‘雲林禪寺’好不好?”“好呀,好呀,皇上聖明!”官兒們七嘴八舌地奉承起來,康熙皇帝樂得哈哈大笑,隨即吩咐眾人快把匾額雕起來。
皇帝一句話,官兒們忙開啦。他們一麵叫人將原來的匾額換下來,一麵找來工匠,把康熙皇帝寫的“雲林禪寺”四個大字雕在紅木匾上,塗上漆,邊上鑲了二龍戲珠,當場掛到寺門上方。
從此以後,靈隱寺就掛著稀奇古怪的“雲林禪寺”大匾額,一直掛到現在,杭州的老百姓卻仍然稱它“靈隱寺”。
光 路 搜集整理
飛來峰
從前,四川峨眉山有一座會飛的小山峰,它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到西,飛到哪兒,都會壓坍許多房子,壓死很多人。
那時,西湖靈隱寺裏有個濟癲和尚,他整天瘋瘋癲癲的,不守佛門清規,拿把芭蕉扇子東遊西蕩,到處打哈哈,人們卻都喜歡他。
有一天,濟癲和尚算知中午辰光那座會飛的山峰要飛到靈隱寺前的村莊上來了。他擔心山峰落下來會壓死很多人,五更天時就爬起來,奔進村莊,挨家挨戶說:“午時三刻有座山要落到莊上來,大家趕快搬家呀,遲了就來不及啦!”大家聽了直搖頭,罵道:“你這瘋和尚,又來尋開心了,誰見過會飛的山呀?”
濟癲和尚這家進那家出,全村百十戶人家都關照過了。他說得嘴唇破唾沫幹,卻沒有一個人相信他的話。
太陽越升越高,眼看中午就要到啦,濟癲和尚急得團團轉。這時,忽然聽到滴滴答、滴滴答的吹嗩呐聲,他順著聲音奔過去,一看,嗬喲,原來有戶人家娶媳婦,新郎、新娘正磕頭拜天地哩!屋子裏喜氣洋洋,熱鬧極了。濟癲和尚搔搔頭皮想了一想,趕忙推開眾人,鑽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就奔出大門朝村外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