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2年,上黨歸人趙國,被趙國白得,在位已四十五年的秦昭王聞得消息,憤怒可想而知。自己努力了三年多,被趙人摘了桃子,這豈不令列國看我的笑話。但是同年他卻沒有發兵。次年,秦國又爆發了大饑荒。這個饑荒實在鬧得很厲害,以至於範雎連這樣的主意都想出來了:“我們的國家動植物園(五苑)裏蔬菜、橡子、棗栗,足以救活民眾,請開放五苑,任憑老百姓來采吧。”

但是秦昭王搖搖頭說:“我們秦國以法家治國,無功不賞。今天散發五苑蔬果,是無功與有功俱賞,這是亂國之道啊。我們寧可想別的辦法。”

範雎嘿然而退,這個事件說明範雎對秦國的法家國策不甚了了,對秦昭王的思想沒有充分把握,君臣之間似乎開始出現一些隔膜。

因為這年鬧饑荒,於是秦軍又沒有出動。到了這一年的末尾,北風卷著雪花,降落到偏寒的晉南高原上。到了下一年,公元前260年,年初冬天的雪花飄下,駐守在上黨地區的趙軍,中間的大多數人,都將是最後一次看見人間的雪。隨即,冬季剛剛結束,秦國數十萬大軍在猛將王齙的帶領下,北越太行山,向北攻擊上黨地區。

一場大戰的序幕拉開。王齙又被我們稱為“王鐵漢”,他是範雎入秦以後從異國引進的人才,以迅速穿插進攻,打硬仗、猛仗著名。他的爵位是左庶長,在秦國二十等級爵中處第十等,局級幹部。在不到一兩個月的時間,猛將王齙居然盡數奪得了馮亭戍守的上黨郡所有城池,令人咋舌,而此時公元前260年的春季剛剛開始。

這裏有兩個原因,一是廉頗本人雖然名氣很大,聞名列國,但他其實隻在進攻齊、魏兩國的攻城略地中建立功勞,遇上霸氣十足的秦軍就漸漸不支。另一個原因史書語焉不詳,《史記》的章節裏有兩處說是廉頗率領趙軍駐在上黨以南的長平,在這裏以拒擋秦軍,還有一處說是王齙占領上黨後,廉頗作為趙將在長平屯守,在此收容上黨難民。似乎廉頗並沒有屯守上黨。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廉頗就沒有丟失上黨的責任。但奇怪的是為什麼不以廉頗主力來屯守上黨。

到了四月份(邯鄲姬大約正是在這個月開始懷孕了),為了鞏固被占領區上黨的安全,王齙從上黨南下,把矛頭撲向駐防在長平的廉頗大軍。他首先派出機動偵察部隊探看趙軍動向,發現廉頗和馮亭已經在長平地區列營數十裏,星羅棋布,互相連接,意欲反攻上黨,或者別的什麼目的。附近的光狼城、東鄣城、西鄣城均由趙兵把守。但是由於上黨已失,長平地區龐大的趙軍(約有四十餘萬,是中國曆史上所空前的)就失去了就近補給的條件,隻好依靠一兩條在後方向東穿越太行山的運輸線,像氧氣管子那樣給自己補氧。

秦軍機動部隊正在山頭看趙軍的風景,趙軍一方的趙笳指揮機動部隊,與之發生遭遇戰。結果,趙笳戰死。秦軍初戰得勝。

到了初夏六月份,王齙開始以秦軍主力進攻趙軍的長平陣地,拔取兩個亭鄣城堡,趙軍四名都尉喪命(都尉又稱郡尉,官很大,是郡守的副手,帶領本郡兵出征時就叫都尉,這也是師長級的軍官了)。秦軍又進攻光狼城,以司馬梗率領。光狼城守將正是馮亭,這家夥上黨沒守住,敗退至此,結果又被司馬梗攻破。馮亭隻好帶著殘兵向廉頗的主營地靠攏。光狼等三城遂為秦軍占據。戰事一開始廉頗就顯得低調,左支右絀。廉頗不敢再打了,加強取守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