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的一番縱橫外交,看似給秦國賺進了8.6個城池,其實戰略上是錯誤的。他縱容趙國進攻燕國,屬於近交遠攻的錯誤戰略。雖然攻燕的一部分戰爭成果轉贈了秦國,但“損益表”上趙國最終是獲了益(得了27.4個城池),比秦國得的更多,趙國被壯大了。這就好比孟嚐君結好韓魏攻秦一樣,最終被壯大的是韓魏兩國,土地進到了韓魏的口袋。這都是近交遠攻帶來的禍。
所以甘羅雖然有功,但策略並不正確,實際上是修改了呂不韋“秦燕結盟、共謀攻趙”的原計劃,變成了秦趙結盟,共同謀燕。他不是幫到了呂不韋,而是幫倒了呂不韋。
趙悼襄王從秦國的這一失誤上,嚐到了甜頭,於是在公元前237年,也就是呂不韋罷官秦王政親政的時刻,他又親自去鹹陽拜會秦王政。趙悼襄王希望和秦國的這位新統治者建立更長久的合作關係,促使秦國繼續執行從甘羅外交時啟動的近交遠攻的錯誤策略--秦與趙結好,共同侵燕,從而使趙國繼續嚐攻燕的甜頭,不斷積累“損益表”上的益。
秦王政這時候二十三歲,年輕無極限,就置酒鹹陽招待趙悼襄王,以示秦趙的進一步聯合。並且同意趙國攻燕。當然,這是錯誤的戰略,對趙有利,對秦害大於利。
於是,次年,公元前236年,趙國開始行動了,按照與秦議定的計劃,趙國派出大將龐暖向北攻擊燕國。它攻打燕國,也不是簡單地為了擴張土地,或是報複邯鄲之難以後燕國人趁火打劫與趙為仇的曆史,而更主要的是意圖劫持燕國,把燕趙大地整合為一,以便西抗強秦(燕國在河北省北部,趙國在河北省南部)。看得出來,趙人暫時與秦人合,是為了麻痹秦人的緩軍之計,以避免自己螳螂捕蟬,而秦人黃雀在後的被動局麵。
遺憾的是,秦王政這隻黃雀很快醒悟過來,決定不能容忍趙國在進攻燕國的過程中不斷強大。促使秦黃雀采取幹預行動的,還有蟬先生的哀求和遊說。燕國這隻蟬被打得吱吱叫著受不了的時候,就派出使者前去秦國,希求通過遊說拆除秦趙之合,乃至促秦攻趙,解救燕國。燕使者通過趙的地盤的時候,不料被趙人逮捕了。趙悼襄王大叫:“好你個奸細,你敢去秦國,是叫秦人掏我的老窩啊!休想!如今秦趙一體,你膽敢去拆散!”
“大王息怒,在下赴秦,豈敢有拆散秦趙之意。況且,正是方今秦趙一體,貴趙國卻暗中阻攔在下出使秦國的行動,豈不是讓秦人懷疑您與秦國之間是明裏合、暗裏防啊!秦趙中間就此發生隔閡,互不信任,秦人會不會因此就要斷絕與趙國的聯盟合作啊?”
趙悼襄王是個小腦袋的螳螂,轉不過彎來,隻覺得蟬先生說得蠻在理,於是居然抬起綠色的螳臂大刀,放蟬到他身後隨便去見黃雀接洽去了。這真是曆史上少有的蠢螳啊。
燕國使者來到鹹陽,三言兩語就說服了秦王政出兵救燕(這個關節讓我去說也能說通,因為道理一目了然),燕使者說:“趙國西南與秦為鄰,向北與燕為鄰,南北縱橫三百裏,五十年來與秦相踞,終究不能戰勝秦國之原因,因為趙國地麵狹小。現今大王允許趙人攻燕,燕屈服於趙,燕趙並立,在下恐怕大王之患,從此而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