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複辟僅存在12天,7月12日,在全國人民的一片反對聲中,複辟以失敗告終。段祺瑞重新掌權。因張勳複辟失敗,湖南的《明恥日刊》和出省北伐旋即停止。
(三)南下護法
中國自民國初年製定約法之後,執行約法幾經周折。起初是袁世凱恢複帝製,廢除約法,繼而是張勳複辟,解散國會,再就是段祺瑞不願國民黨控製的國會存在,拒絕召開新國會。孫中山對北洋軍閥踐踏約法十分憤慨,在段祺瑞重新執政後,指斥段祺瑞“以叛討叛,以賊討賊”,竊權盜國,肆意踐踏約法,號召國民武裝擁護約法,發起護法戰爭。孫中山致電參眾兩院,號召議員南下護法①。孫中山抵達廣州後,號召議員來粵,召開國會,決定大計。
段祺瑞在孫中山南下護法後,以北洋武力相對抗,聲稱要“武力統一”,發動第二次南北戰爭。其軍事戰略有兩個目標:對湖南用兵以製兩廣;對四川用兵以製滇黔。1917年8月6日,段祺瑞派心腹大將,號稱北洋“四大金剛”之一的傅良佐為湖南督軍;其內弟,北洋“四大金剛”之一的吳光新為長江上遊總司令兼四川查辦使。 -湖南革命黨人在孫中山發出護法號召後,積極響應,其活動以護法和驅逐傅良佐為中心。運動的中堅,是覃振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正誼社。革命黨人楊思義的回憶錄較為詳細地記述當時的情況:“當時為護法和驅傅奔走最力者是中華革命黨分子(在湖南的黨員,統由覃振領導,組織了正誼社)。他們聞廣州宣布護法,急起響應,分頭運動獨立。”②
覃振奉孫中山之命,在湘南和湘西作了部署。湘南方麵,與湖南兼第一旅旅長趙恒惕、陸軍第二旅旅長林修梅、零陵鎮守使劉建藩聯係,密謀零陵獨立。湘西方麵,派廖湘芸等隨周則範赴湘西活動,以聲援零陵獨立。劉建藩、林修梅均為同盟會會員、中華革命黨,廖湘芸在反袁驅湯時期曾與楊王鵬奉覃振之命,一同回湘從事秘密活動,他們都與覃振是多年的老同誌,彼此相知。廖湘芸還在家鄉安化建立了遊擊隊。據稱:“安化廖湘芸更聯合一部分文學社的老同誌,以護法遊擊司令的名義,在寧鄉、益陽、安化一帶,收集潰兵散槍達一千餘,後來續有擴充,成為中山先生在湘西的一支主要部隊。”③
從其後的表現看,廖湘芸部應該說是孫中山在湘西最得力的武裝。
覃振在湖南對工作作了布置之後,於8月初,與湘籍議員陳九韶、李積芳、彭允彝、田永正、席綬等南下廣州,參加孫中山召開的“國會”④。
8月中旬,追隨孫中山到達廣州的國會議員人數達150餘人。8月25日,到達廣州的國會議員召開“國會”,因到會人數僅150餘人,距法定人數甚遠,稱為“非常會議”。9月1日,非常會議決議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海陸軍大元帥,桂係軍閥首領兩廣巡閱使陸榮廷、滇係軍閥首領雲南督軍唐繼堯為元帥①。這一政府,又稱廣東護法軍政府或廣東軍政府,其所屬軍隊,稱護法軍。陸、唐兩位軍閥並非真心護法,更不願受孫中山節製,他們拒不受元帥職。軍政府雖然勉強成立,但空有其名。
廣東軍政府成立後,段祺瑞不能容忍在廣州出現另一政府,提出“武力統一”,出兵湖南、四川。因湖南是兩廣門戶,滇黔咽喉,南北爭奪的戰爭主要集中在湖南。
9月18日,湖南零陵鎮守使劉建藩發表聲明讚成護法,宣布自主。
孫中山為加強軍政府在湖南的影響,於9月19日任命覃振、田桐等為大元帥府參議②,21日,發表委任狀。“大元帥府職員名錄(民國元年)”內容如下:任命日期受任姓名任命職務任狀號數繕狀姓名校狀姓名發狀日期9月19日覃振大元帥府參議151萬黃裳萬黃裳9月21日今坤元大
1917年孫中山委任覃振為參議的大無州
因覃振是湖南人,又是中華革命黨在湖南的領導人,孫中山特地委派他為湖南民軍檢閱使,令其由粵抵湘,繼續負責部署湖南軍事。林祖涵為勞軍使,與覃振同行。
零陵宣布自主,令北京政府十分惱火,9月28日,段係將領湖南督軍的傅良佐任命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為湘南司令、第二十師師長範國璋為副司令,統一指揮湘南戰事。10月初,兵分三路,夾攻湘南護國軍。桂係方麵,以陸榮廷為首的桂係軍閥深知湖南的戰略地位,想趁機擴大地盤,於10月3日召開南寧會議,決議推桂督譚浩明為兩廣護國軍司令,率軍護法援湘。譚浩明入湘後,自稱湘粵桂聯軍總司令。滇係方麵,唐繼堯也利用護法戰爭時機,向四川擴張,誓師北上,自稱滇黔靖國聯軍總司令。
10月6日,湖南護法軍大舉行動,各路將領齊集衡陽,宣布建立“護法軍湘南司令部”,公推程潛為總司令。至此,以南北對峙為主要形式的護法戰爭,正式開戰。
同一天,孫中山致電林德軒,電文稱:
衡州劉鎮守使探轉林德軒先生鑒:豪電悉。知率所部北伐,熱忱毅力,甚堪嘉慰。望即與覃理鳴君妥為策劃,與在湘各軍接洽,勉事進行,以樹大勳。譚兼督處已另行電告矣。此複。孫文。①
覃振被任命為湖南軍民檢閱使,隻是一個虛銜,既沒有可以調動的軍隊.又沒有管轄地方的權力。他到達湖南後,利用舊日關係,在湘西地區聯絡張學濟、田應詔、周則範、林德軒、胡瑛各部,設法緩解湘南護國軍所承受的壓力。
辰沅道張學濟首先致電孫中山,表示願意護法,被孫中山任命為湘兩護法總司令,於10月下旬在沅陵宣布起義,通電響應零陵獨立。張學濟又將舊友胡瑛招至辰州共事,推舉胡瑛為湘西招撫使。湘西鎮守使田應詔、副使周則範聞張學濟在沅陵起義,於1 1月上旬同時宣布起義,廖湘芸部編為周則範部第四梯團,廖為團長。湘粵桂聯軍總司令譚浩明委田為湘西護國軍第二路總司令,周為第三總路司令。張學濟、田應詔、周則範等與湘南零陵獨立各部形成犄角之勢,牽製了北軍。護法軍在湖南戰場屢屢告捷,形成各路護國軍及滇黔援軍圍困北軍的態勢。 傅良佐見大勢已去,於11月14日攜帶印信,放棄長沙逃遁。傅良佐臨陣脫逃,令段祺瑞十分氣餒,不得已,令王汝賢代理湘督。
11月15日,趙恒惕克複衡山,17日,陳複初在常德宣布獨立。代理湘督王汝賢見北軍頹勢已無法挽回,放棄長沙,與範國璋逃往嶽陽。 北軍在湖南的失敗,宣告了段祺瑞“武力統一”政策破產,傅良佐逃遁後,段即向代大總統馮國璋提出辭去國務總理職務,11月20日,再一次辭職,22日,馮國璋下令準許免除段的職務。段祺瑞第二次內閣倒台。段內閣倒台後,皖係在北京政府仍然很有權勢,馮國璋為了製衡皖係,暗中與西南軍閥加強了聯係。 11月23日,程潛率軍進入長沙。這時,北軍前方崩潰,後援不濟,直皖矛盾尖銳,湖南出現了有利於軍政府的形勢。28日,湖南各界公推譚浩明為湖南督軍,程潛為省長。至是,湖南局勢初定。覃振參與了組織政府事宜及與各方聯絡協商,於同日致電孫中山,告知湖南公推譚浩明兼任湖南督軍,程潛任湖南省長,會辦軍務,建議護法軍乘勝推進。 覃振電文如下: 孫大元帥鈞鑒:湘城自義軍到後,日就安寧,各界以軍民兩政主持無人,公推聯軍總司令譚浩明兼任湖南督軍,湖南總司令程潛任湖南省長會辦軍務。程省長業於敬日視事,譚督軍尚駐衡州,意存辭讓,已由各界公推代表歡迎,並分電敦勸即來就任,藉資維係。政務廳長已委易象,財政廳長已委林祖涵①,其餘機關亦將組織就緒。潰軍負隅嶽州,我軍已節節布置,待譚督就緒就職後,即當大舉撻伐。但國人習慣苟安,每由誤會調和,至無根本廓清之望,現段逆雖畏罪潛逃,而餘孽及據要津,不謀拔除,仍滋後患。懇大元帥力持正義,會商陸唐兩元帥,一致主張,俾得直搗巢穴,鞏固國基。葑蕘之獻,伏希采納。覃振叩。二十八日。①
覃振在通電中提出趁勝奪取嶽州,“大舉撻伐”,即主張利用大好時機與北軍決戰。他擔心桂、滇軍閥擁兵自守,不思進取。,應該說,覃振的擔憂,決不是空穴來風。
12月1日,軍政府策劃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石星川於荊州宣布獨立;襄鄖鎮守使黎天才在襄陽宣布獨立。這時,南軍如果乘勝前進,可以擴大戰果。但是,陸、唐兩軍閥本來就為爭奪、保存地盤,與軍政府虛與委蛇。尤其以陸榮廷為首的桂係對北京政府采用聯係直係,反對皖係的策略。段內閣倒台後,桂係與馮國璋達成默契,與北軍劃界而守,按兵不動,避免與北軍決戰。譚浩明被推舉為督軍後,至12月18日才進入長沙,宣布廢除督軍、省長,隻設民政、財政、軍政三廳,直接受聯軍總司令指揮,同時下令停戰。譚浩明的舉措即所謂廢督設廳,實行“三廳製”,他的目的,是排擠革命黨人,把持權力。
從此,湖南軍事為桂係軍閥把持。
(四)湘西護法
譚浩明把持湘局,覃振無法與之對抗,便退回湘西,在常德等地聯絡田應詔,周則範、張學濟各支武裝力量,堅持孫中山的護法事業。同在湘西活動的楊思義在文中稱:“湘人以譚浩明,廢督設廳,誌在兼並,無不為之憤慨。但在長沙者,迫於淫威,不敢公開反對。而在湘西,則為桂係鞭長莫及。適覃振奉中山先生命,率領一些同誌到常德勞軍。我也在這時銜靖國聯軍唐繼堯命,到湘西與各軍取聯絡。大家談及廢督設廳的問題,無不為之義憤填膺。征訊田、周、張三總司令意見,也均表同感。因此,大家聯名通電,反對這種離奇的三廳製。”① 覃振除了聯絡當地武裝,發表通電,抵製譚浩明的“三廳製”之外,還按照孫中山的部署,協調各軍的關係,主持湘西諸軍改用靖國軍名號及支援荊襄等等。這些部署從1917年12月28日孫中山致章炳麟、唐繼堯、黎天才等人的電報即可明了。 孫中山給章炳麟的複電稱:“林德軒等起兵湘西,有兵二團,令其改用靖國軍名號。請告莫帥,轉飭前線將士,與之提挈為禱。”
同日給滇黔川軍閥唐繼堯等的電報為:“雲南唐元帥、貴陽劉督軍、重慶熊鎮守使鑒:湘中同誌林德軒、張學濟、周則範、胡漢,前承文令起兵湘西,德軒有兵三千,餘眾相若,集合於常澧,合之張周諸軍,計湘西有兩師以上。決計與荊石師聯絡。護法軍現令改稱靖國軍,以歸劃一,請轉告前線各將官,妥為聯絡,是所厚望。文。堪。” 致黎天才等電報為:“襄陽靖國聯軍黎總司令、荊州石總司令鑒:湘中同誌林德軒、張學濟、周則範、胡漢,前承文令起兵湘西,德軒有精兵三千餘人,餘眾相若,經集合於常澧等處,合之周、張諸軍,兵力甚厚。常、澧接鄰鄂境,足為貴軍之助,希妥為接洽,互相提挈,毋任切盼。文。堪。印。” 致劉建藩、林修梅電:“零陵劉鎮守使、長沙林旅長修梅鑒:湘中同誌林德軒、張學濟、周則範、胡漢,前承文命起兵湘西,各路合計有兵兩師,均屬慣戰之士,與兩公誼屬舊交,又為同誌,維持搡梓,須具同心。現擬進窺武漢,希妥為接洽,互相提挈,毋任切盼。文。堪。印。”② 從上述電報可以看出以下幾點:(一)林德軒、張學濟等是遵奉孫中山的命令起兵的。(二)湘西護法軍是按孫中山的命令改稱靖國軍的。(三)湘西護法軍要進軍武漢。(四)孫中山要求湘南護法軍與湘西諸將同心協力,互相提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