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蟒是覃振在中華革命黨時期的朋友,晚節不保,曾任汪偽政權參軍長。抗戰勝利後,唐蟒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覃振出麵保釋,並親自到監獄接,送他回家。覃振這樣做是感念其父唐才常犧牲壯烈,也是因為唐蟒與汪精衛、陳公博等賣國首犯不同。覃振重朋友情誼,並不是不講原則。擴大會議以後,覃振一度與汪精衛、陳公博關係很好,後因他們投靠日本侵略者,斷絕來往。抗戰勝利時,汪精衛已死,陳公博被逮捕。陳公博的妻子請覃振設法營救。覃振因為陳公博是汪精衛之後的第二號漢奸,一口回絕。
(五)妻子兒女
覃振早年投身民主革命,一生奔波,不置家產。後來,他長期擔任司法院副院長,收入頗豐,每月官俸1200元,車馬費800元,生活也安定了。但是,他有三個太太,眾多子女上學。加之不改本色,幫助同誌朋友毫不吝惜錢財,有故舊過從,熱情招待,朋友有事,慷慨解囊。每月收入,都是隨手散去,可以說是家無餘財。
他的女兒覃銓說,梅鶴修曾經勸他積一點錢,留給子女。梅鶴修說:“你這麼花錢!這麼多兒女,將來教育費怎麼辦?弄不好,你的兒女以後得到鄉下去踩泥巴。”覃振反問道:“我的兒女怎麼不能到鄉下踩泥巴?”又說:“他們要是好的,將來不會用我的錢。要是不好,我也不能幫他們作惡。”
從以上對話可以看出,覃振在對待家人子女問題上,看得很灑脫,境界頗高。覃振平日事情多,難得與兒女在一起,但對兒女從不姑息遷就。覃振對於中國政治及國民黨內部各派力量之間關係錯綜複雜、詭譎多變深有體會,對三青團也素無好感。他常常告誡子女在學校不要參加三青團組織的活動。覃銘回憶,覃振到昆明期間曾經問她在學校參加三青團沒有,她說:“沒有,一有人找我開會,拉我參加三青團,我就躲起來,有時躲到女廁所。”覃振聽了,很讚同,連聲說:“好!”
領事裁判權被撤廢之後,國民黨搞了一些慶祝活動。國民黨內有些人為投蔣介石所好,搞了一場獻鼎活動。所謂獻鼎是鑄造九隻紫銅鼎,舉行儀式,由女學生列隊,抬著鼎進獻蔣介石。國際上對獻鼎活動反映不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也很少有人到場。覃振的女兒覃銓被學校選中,參加獻鼎。活動結束後,她回家敘說會場的場景。覃振聽說,臉色很不好,憤憤地說:“你們在外麵瞎跑什麼!九鼎代表九州,他是想當皇帝。”覃瑞上小學的時候用司法院的信箋給覃振寫信,覃振回信特地叮囑“以後信件不必借用機關之箋”。覃家的孩子對這件事印象很深,都記住了父親的告誡,再也不敢用公家的東西。
覃振去世後不久,蔣介石內戰失敗,國民黨撤往台灣。他的妻子兒女留在大陸並且得到了較好的照顧。
宋之昭生有二子三女。二子夭折。三女為長女覃鈺、次女覃銘、四女覃瑛。
覃振死後,宋之昭住在長沙,由女兒覃鈺照料生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宋之昭被聘任為湖南省文史委員,受到政府禮遇。後來,林伯渠、李六如與她聯係,請她到北京居住。宋之昭遷到北京後,由周恩來總理批準,每月送100元生活費。李六如從自己的薪金中,每月送給她20元。60年代經濟困難時期,宋之昭享受特供物資待遇,每月有額外的大米、肉、糖、油、黃豆等。她晚年生病,林伯渠特地叮囑醫院有關人員,要好好照顧她。1962年,宋之昭去世,李六如親自參加葬禮,行禮如儀,給宋之昭送行。宋之昭信奉佛教,家人請雍和宮的喇嘛念經,一切費用及墓地、喪葬費,均由政府支付。
梅鶴修生有二子五女。長子覃建、次子覃定。三女覃銓、五女覃璞、六女覃瑞、七女覃瓊、八女覃琨。
覃振去世後,梅鶴修一直住在上海。她文化不高,兒女眾多,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但是,就是這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在覃振去世以後,曾經冒著極大危險,掩護過覃振的老朋友郭春濤。
國民黨退往台灣前夕,郭春濤受周恩來派遣,在上海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策反工作。1949年5月的一天下午,郭春濤來到梅鶴修家,告訴梅鶴修他的妻子秦德君被捕,處境危險,今晚要在這裏躲一躲。當時離上海解放隻差兩星期,形勢十分緊張。梅鶴修二話沒說,將郭春濤安頓在自己臥室,自己搬到隔壁和女兒住在一起。第二天一早,郭春濤換上國民黨軍官製服,由覃振的侄兒,國民黨某兵團輜重團團長覃誌新開車安全送出①。《郭春濤傳≥稱:“郭春濤運用這一有利條件,化裝成國民黨軍隊的將領,乘坐覃誌新團長親自駕駛兵團司令闕漢騫的專車(持有國民黨的通行證),自由出入國民黨駐上海的軍事重地,會見起義將領,按地下黨統一部署,重新安排起義計劃……”②
上海解放以後,郭春濤親自到梅鶴修家,向她致謝。
梅鶴修一直住在上海泰安路鄴村1號。這處房產是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信托局局長從敵產中轉給覃振居住的。解放以後,上海長寧區房管所接管了這所房子,讓梅鶴修交房租。梅鶴修不肯交房租,房管所就安排別人搬進去住。梅鶴修於1954年到北京,寫了一封信給毛澤東,反映房子的事,請章士釗轉呈。信交給章士釗的第二天,章士釗就來告訴梅鶴修,毛澤東見到信,馬上請來統戰部部長李維漢,當著章世釗的麵,囑咐李維漢:“我們共產黨人,不能人在人情在,人亡情亦亡,覃老的家屬在上海,我們要好好照顧,子女的教育,我們黨要負責,房子退給他們。”①
梅鶴修回到上海,有關方麵將房子退還給她。她在生活諸方麵享受政府照顧,上海統戰部每月送生活費80元,直到1966年去世。覃振子女上學,也都享受公費。
全汝真生有二男一女。三男覃威、四男覃權,九女覃琳。
全汝真在覃振去世時,年紀大約隻有30歲。覃振臨終前,曾經表示她可以嫁人。全汝真容貌美麗,身邊也不乏追求者。全汝真說:“覃理鳴的孩子,不能當拖油瓶。”始終再未嫁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汝真主動參加社會活動,幫助裏弄幹部出黑板報,搞宣傳,是裏弄積極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以後,她因為早年為生活所迫,出入舞場,受到裏弄幹部歧視,不但靠邊站,還風聞要批鬥她。全汝真將孩子托付給保姆,自己去了香港。後來,她設法接走了三個孩子。李維漢知道這一情況後,曾經讓翦伯讚寫信,請她回來。全汝真深明大義,雖然未回來,但從未說新政府的壞話,並始終和翦伯讚保持通信來往。後來.她移居美國,含辛茹苦,嚴格教育子女。她的小兒子死於事故,其餘一兒一女,均學有所成,未辜負她的一片苦心。
1981年、1991年,足跡遍天下,心知惟古人。全汝真應辛亥革命紀念籌備委員會邀請,兩次作為覃振的夫人回到祖國。1981年回國時,她將珍藏多年的林伯渠給覃振的書信和手書對聯一幅捐獻給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紀念委員會。林伯渠的書信即前文所引用信件。對聯為:
全汝真對采訪她的記者說:“這兩封信和對聯由國家保管比我自己保存更有用處。這也是我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際,向祖國表達的一份心意。”1981年10月9日,《人民日報》為此發表一則電訊,表彰覃振夫人全汝真向國家捐獻珍藏及接受記者采訪的談話。電訊充分肯定覃振在辛亥革命、讚成孫中山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的貢獻,及積極主張與共產黨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電訊還提到覃振與中共領導人深厚的私人情誼,即:“覃振先生與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林伯渠有很深的友誼。”
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紀念會上,全汝真受到政府極高的禮遇。葉劍英與全汝真親切握手,對她表示歡迎。在政協舉行的茶話會上,鄧穎超接見全汝真和覃振當時在北京的女兒覃鈺、覃銘、覃銓、覃瑞、覃琨,對她們說“國家要統一,全家要和睦”,與她們合影留念。全汝真還看望了覃振的耄朋友王昆侖、侯外廬。
同年11月,全汝真向上海市政府捐獻覃振珍藏的《孫文總理遺教全集》,上海《文彙報》於11月11日發布消息,讚揚她的愛國行動。
1991年,中國舉行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紀念活動,全汝真第二次回國。在紀念會上,鄧小平接見她,對她禮遇有加。1991年紀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茶話會現場,第二桌中間為全汝真、覃銘
全汝真兩次回國,均專程到湖南長沙給覃振掃墓。她每次到嶽麓山覃振墓地,都長久地在綠樹叢獨自靜坐,哀悼、沉思。
全汝真的兒子覃威感念母親一生不易,對她極為孝順。2003年,在覃振去世56年之後,全汝真病逝於美國,享年八十餘歲。病重時,兒子曾經問她:“你覺得這樣一輩子,值得嗎?”“值得!”
這個出身寒微的女子,深明大義,人格高貴!
覃振去世多年後,他的子女受到多方麵的照顧。甚至毛澤東、周恩來都曾經親自出麵關心過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大約在1950年,覃振的三女覃瑛寫信給毛澤東,表示要上學。她被保送到華北革命大學學習,後來因患有神經方麵的疾病,畢業後未分配工作。她的生活由內務部撫恤司每月發放25元生活費,按烈士子女照顧。文化大革命後,國家政府機構出現變化,覃瑛在當時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再享受烈士子女待遇。她又一次寫信給毛澤東,表示生活無著落。信發出後不久,毛澤東派秘書找到覃瑛,送上500元,說是稿費,送給她做生活費。毛澤東一共派人送了兩次錢,每次500元。毛澤東去世後,華國鋒、胡耀邦繼續過問覃瑛的生活,曾征求她的意見,要送她去幹休所,被她拒絕。此後,她的生活費一直由民政部門負責。
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經保護過覃振的第六個女兒覃瑞。覃瑞當時是南京二十三中的教員。學校中的一些人受極左思潮影響,稱她為反動政客覃振翻案,要批鬥她。覃瑞害怕,就給姐姐覃銓寫信求救。覃振的另一女兒覃琨是中國兒童劇院演員,也受到衝擊j覃銓為兩個妹妹的事,找到父親的老朋友章士釗。
章士釗老人古道熱腸,立即寫信給周恩來,反映覃瑞所麵臨的問題。他在信中說明覃振兒女多人,在各部門工作,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稱“公此一舉,所解放者不僅區區一人而已”。章士釗特地在信封標明“要函即呈”四字,以示事情緊急。文化大革命時期章士釗致周恩來函
“一、覃理鳴(即覃振)確在抗日時期與我黨有統戰關係,覃為當時反蔣人士;二、顧覃之家屬,確為主席囑辦,與劉少奇無關。一九四五年主席在重慶時與覃談過話。”
周恩來的批示馬上發揮作用。覃振的子女此後再未受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