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過去的女俠相比,這個時期的女俠往往具備先進的革命理念,心係更加廣闊的格局,她們熱愛國家與人民,時刻準備著為了實現民族複興的偉大願望而獻出生命。

秋瑾,是其中最令人敬佩的一位。她自號“鑒湖女俠”,不僅通文史、好詩詞,而且常以女英雄花木蘭、秦良玉自勵,還跟隨舅父學會了騎馬和擊劍。秋瑾生性豪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她不僅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婦女革命團體“共愛會”,創辦《中國女報》,還積極投身革命、策劃起義。縱觀秋瑾一生留下的詩詞,全然沒有女子的嬌媚之氣,而是句句豪邁大氣,展露出凜冽風骨,她少女時代的一首詩已經反映出不同尋常的誌向和追求:

莫重男兒薄女兒,平台詩句賜蛾眉。

吾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與秋瑾的慷慨赴死相比,比其時代稍晚的另一位女俠施劍翹的經曆則顯得更為傳奇。施劍翹本是大家閨秀,後來替父報仇刺殺了軍閥孫傳芳。如果她的行舉僅僅止於刺殺,那她也不過是個恩怨分明的女刺客,但施劍翹的影響力卻遠大於此。入獄期間,她撰文呼籲同胞們覺醒;被釋放後,她更是投身革命,創辦學校、艱苦募捐,為國家人民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在施劍翹身上,既折射出了鮮明的俠士精神,也展現出了新時代女俠的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4.新中國的女俠們

新中國成立後,國人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女性身上更是展現出自由獨立的新氣象,建國之初,各個崗位、階層的女性群眾身上都能找到或多或少的“女俠”精神,比如1961年毛澤東就在為女民兵題照時寫道: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首詩便恰到好處地反應了女民兵身上的英朗俠氣。

而在當代,人們對“女俠”的定義也越來越越寬泛,不管是在特殊領域為祖國做出特殊貢獻的新女性,還是敢於為弱者發聲的奇女子,或是見義勇為、熱於助人的女性,都被冠以“俠女”之名,比如,女宇航員劉洋、王亞平被人們譽為“航天女俠”,在東風渠邊勇救落水者的吳永秀被譽為“救水女俠”,而在香港貧民區蒙麵救濟貧民的神秘女子則被稱為“紫荊女俠”……

“女俠”的形象也隨著曆史潮流在不斷變化

一直以來,“女俠”這一特殊的女性群體都頗受人們的關注,但隨著時間的推演,人們關注這一群體的視角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在唐代以前,雖然出現過有關女俠、俠女的記載,但是描寫這類女性的文學作品卻少之又少。而到了唐代,因為政治、經濟條件的變化和女性意識的複蘇,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女俠”,而這一群體也引發了公眾尤其是知識分子的興趣,然而這部分作品雖然都在塑造“女俠”的形象,但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誌怪”色彩,未將女俠們當作自由獨立、有思想的個體來對待,而是將她們視為一種消遣的對象。書中的女性縱然身懷絕技、身手不凡,人生軌跡卻難以逃脫文人騷客們的臆想和規劃,而英姿颯爽的女俠們也往往被視為男性的附屬。

唐代之後因為程朱理學地位的逐步上升,女俠形象的傳奇色彩已經大大減弱,家庭倫理色彩大大增加,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裏,多數人對“俠女”這一現象並未過多地關注。

直到近代,秋瑾等一批革命女俠的出現再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她們石破天驚的行為警醒著世人,同時也喚醒了人們早已麻木的意識和思想。此時人們對女俠的態度則變得更加複雜:保守派批駁她們,認為她們不守婦道,忤逆天下;革新派則對革命女俠的行徑充滿讚賞,而更多人的態度則是敬畏與感激交織。但不管如何,女俠們的行為還是鼓舞了許多追求進步的新女性,為她們推開了一扇窗,讓她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意識到原來作為女子也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