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趙本夫

《空穴》這本集子選入的作品都是我喜愛的,其中有些是早期的作品,比較寫實,多數是80年代後期以來的作品。

前後作品無論內容、手法還是語言,都有明顯的不同,這反映了不同時期我對小說的理解和追求。

我把它們放在一起,是想做一些比較,也希望讀者能看到我創作的軌跡。小說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一種模式,而是具有了多種可能性,小說觀念正悄然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在這個斑斕的文學時代,任何一位有誌追求的作家,都不可能默守成規,一成不變。事實上,不僅作家在變,讀者的審美需求和閱讀興趣也在趨向多元,再沒有哪一位作家能夠覆蓋所有的讀者。這是一種進步。在浩如煙海的小說世界裏,讀者有權選擇,也有權拒絕。

當然,變與不變都是相對的。其實任何一位作家,不論怎樣變化,在本質上仍是他自己,區別僅在於他能不能不斷發現和展示自己的另一個側麵。

199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