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要點

一、零件圖

1.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指導製造和檢驗零件用的圖樣稱零件工作圖(簡稱零件圖)。

2.零件圖是零件製造與檢驗的重要技術文件。在汽車維修過程中,常需要按照零件圖來修複和製配零件。

3.一張零件圖應具備以下內容:

(1)一組視圖。用一組恰當的視圖(包括基本視圖、輔助視圖、剖圖、剖麵圖和其他表達方法)正確、完整、清晰地表達出零件的內外結構和形狀。

(2)完整的尺寸。正確、完整、清晰、合理地標出能滿足製造、檢驗、裝配所需要的全部尺寸。

(3)必要的技術要求。用規定的符號、數字或文字表達出零件在製造和檢驗時應達到的技術質量指標,如零件的尺寸公差、表麵粗糙度、形狀和位置公差、熱處理等要求。

(4)標題欄。標題欄中寫明零件的名稱、材料、比例、數量、重量和設計、校核者的姓名等。

4.在看零件圖時,一般總是從主視圖開始。主視圖選擇的原則如下:

(1)一般把最能反映零件結構形狀特征的一麵作為主視圖的投影方向。

(2)盡量使主視圖符合零件在機器上的工作位置。

(3)當零件的工作位置不易確定主視圖時,盡量按零件在加工時所處的位置作為畫主視圖的投影方向。

5.零件圖表達完整、清晰的前提下,盡量采用較少圖形數量,以方便繪圖和看圖。

6.零件圖上所標注的尺寸,應達到標注準確、完整、清晰和合理的要求。

7.零件圖尺寸標注的合理是指所注的尺寸既能保證對零件使用性能的要求,同時又能滿足製造加工、測量和檢驗簡便、經濟的要求。

8.標注尺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主要尺寸必須直接注出。零件上的主要尺寸,是確保其使用性能和互換性的重要尺寸,是設計、加工必須保證的,應該直接標注出來。

(2)重要的定位尺寸必須直接從設計基準標出,以免換算尺寸之弊,可以保證零件的精度。

(3)零件上的主要尺寸一般在基本尺寸的上、下偏差值或公差帶代號,如f30-0.020-0.041和f33 H7。

(2)不應標注成封閉的尺寸鏈。

(3)盡量按零件表麵的加工順序標注尺寸。

(4)根據加工方法標注尺寸,以便於測量。

9.對零件圖上常見螺孔、銷孔、沉孔、倒角、退刀槽等結構的尺寸注法,國家標準GB 4458.4—1984均有具體的規定。畫圖時,這些結構的尺寸應按規定進行標注。看圖時,應根據標注正確理解這些結構的形狀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