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識讀零件圖的一般步驟是:

(1)看標題。主要了解零件的名稱、材料、數量及所采用的比例。

(2)分析視圖要想象出零件的形狀與結構。分析視圖時,按看組合體視圖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應先看主要部分,後看次要部分;先看外形,後看內部構造;先看容易確定的部分,後看難於確定的部分;然後再把各部分的分析結果綜合起來,逐步想象出零件的整體形狀和結構。

(3)讀零件圖上的尺寸,明確各部分的大小及其相對位置。先找出總體尺寸,再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最後找出各部分的定位尺寸。看定位尺寸時,必須先確定各方向的主要尺寸基準。另外,對圖上基本尺寸的上、下偏差值或公差帶代號的尺寸應加以特別注意,這些尺寸都是有公差要求的重要尺寸。

(4)看技術要求,掌握技術質量指標。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除尺寸公差外,還有表麵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11.箱體類零件的結構形狀複雜,表達這類零件時,一般取工作位置畫主視圖。

(1)看標題欄。

(2)分析視圖。

(3)看尺寸標注。

(4)技術要求。

二、裝配圖

1.裝配圖是表示機件或機器的工作原理、零件之間的裝配關係和連接方式等要求的技術文件。

2.在設計過程中,一般是先畫出裝配圖,再根據裝配圖設計零件並繪製零件圖。

3.在生產過程中,裝配圖是製定裝配工藝規程、進行裝配、檢驗、安裝及維修的技術依據。

4.一張完整的裝配圖有下列內容:

(1)一組視圖。用適當的視圖、剖視圖等表達方法和裝配圖有關的規定畫法及特殊畫法,表達出機器部件的形狀結構、裝配關係和工作原理等。

(2)必要的尺寸。標注出機器或部件的性能或規格、裝配、檢驗、安裝等所需尺寸。

(3)技術要求。用文字或符號說明機器、部件在裝配、調試、安裝及使用時的要求和說明。

(4)零件序號和明細表。在裝配圖中,對每種零件都按順序編有序號,並在標題欄上部標出明細表,表中寫出各零件的名稱、數量和材料等,便於讀圖。

(5)標題欄。標題欄布置在圖紙的右下角,標題欄中注寫有機器或部件的名稱,比例、圖號及圖樣責任者的簽名和日期等。

5.裝配圖中,相鄰兩零件的剖麵線方向相反或間隔相異。

6.裝配圖中,對於相接觸和相配合的兩零件的表麵接觸處,規定隻畫一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