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1 / 3)

提到趙忠海,就不得不再提一次景祐之亂的引子——淑貴妃一案。

當年祁州城複,長青回宮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想辦法還文墨一個清白,畢竟文墨身上被他扣了個“指使奴仆殺人”的罪名,他遂當即責令宮正司複查淑貴妃溺斃一案。

那些人查來查去,最後結果是趙忠海熬不住整夜的嚴刑拷打,屈打成招,冤枉了皇後。如此之下,淑貴妃的死因卻是再也無從究起,隻能成為深宮諸多秘聞中的一樁懸案。

長青當下怒斥趙忠海對皇後的不忠不義,將他罰去打掃處,又罰了一年的俸銀,以儆效尤。

因為貴妃去得不明不白,皇帝又傷心了好些時日。

偏巧有個不長眼的奴才,在皇帝麵前順嘴提到了貴妃,皇帝盛怒之下,便下令將此人仗斃,一時宮中人人自危。

此後,皇帝下旨,追封淑貴妃為皇貴妃,諡號“安榮惠順端靜皇貴妃淩氏”,又稱自己思念過甚,憂傷成疾,嚴禁宮中再議任何皇貴妃之事。

而原先在崇嘉殿伺候的宮人,基本上都被撤個幹淨,至此,這深宮中再無人敢提皇貴妃名號,那個女人的痕跡,就這麼輕易地被抹去了。

趙忠海在打掃處蹲了幾個月,又被罰去打更處……那一年,皇宮的苦地方他基本上輪了一遍,這才到崇嘉殿做首領太監,伺候皇長子端華。

其實,文墨去崇嘉殿的次數不算少,可趙忠海總是有意無意地避著些,故而,今日,還真是他們這對舊主仆難得的照麵。

文墨聽到端華不見蹤影的消息,已經是心急如焚,待再看到是趙忠海進來,臉上便隱隱含了些憂色。

她不自在地與旁邊那人拉開些距離,而眼角的餘光,卻又管不住的往他身上瞟去。文墨這幅別扭的模樣,逃不開長青的眼睛,他撈過文墨的手,輕輕捏了捏,欲讓她安心。

長青先命人於皇宮內四處搜尋蹤跡,尤其是幾個無人的偏殿和禦花園內,又派侍衛去安福門等幾個出入皇城的宮門處問詢,然後,攜著文墨一道擺駕去了崇嘉殿。

崇嘉殿內,燈火通明,一片狼藉。

諸人見著皇帝來了,皆戰戰兢兢,烏泱泱跪倒一大片,當中不乏已經被嚇哭了的,似乎項上人頭已經不保。長青怒視了一圈,還是指著趙忠海,讓他說明原委。

趙忠海先前在來路上已經說了個大概,這次他隻得又細說一遍。

“稟皇上,殿下今兒個從南書房下了學,還是和往常一樣,先去玉和宮找寧英公主,然後在回來的路上,殿下一時玩心起,說要捉迷藏,他跑得極快,跟著的奴才們腿腳不麻利,眨眼之間,就……”說到這兒,他就不敢再說了,忙俯身磕頭認罪。

端華今年將將六歲,長青已請正五品翰林學士於坤城做其師傅,命其每日於南書房上課習業,很是辛苦。

於坤城乃是長樂年間的狀元郎,人品學問兼優,隻是性情太過耿直,故仕途上未有多大出路,一直任翰林院學士一職。

長青聽了趙忠海此時的回話,自然不悅,他哼了一聲,斥道:“是哪幾個奴才跟丟的,自己下去領罰。”

滿屋子跪著的人中,幾人畏畏縮縮地膝行出來,皆耷拉著腦袋,哭喪著臉,還得謝主隆恩。

文墨卻沒心思責罰人,她隻是惦記著端華安危,聽聞他之前去過寧英那兒,她便狐疑這是兩個孩子的惡作劇,遂問:“可曾再去玉和宮找過了?”

趙忠海點頭應道:“奴才派人去過了,公主已經歇下,玉和宮內未有殿下的蹤影。”

這下子文墨也吃不準了,她扶著明間的門邊,看著黑黝黝的院子,心中千頭萬緒,而一種很不安的情緒慢慢縈繞開來。

好端端的人,怎麼就會不見了呢?這兒,真是個吃人的地方!

文墨一直繃著臉,麵色肅然,長青知她心中擔憂,於是踱步上前,想勸她回去坐會兒,不料,文墨卻牽著他走到了院子裏。

單獨二人之下,她扯著長青的袖袍,低聲問道:“皇上,可是你……”欲言又止,隻因剩下的話她不敢說。末了,她被長青瞪得不自在了,低下頭去,亦不敢再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