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麗達·維加諾尼(1 / 3)

一、命運的起伏

麗達·維加諾尼(以下簡稱維加諾尼)出生在意大利南部海港城市那不勒斯(Napoli),又名“拿波裏”,是坎帕尼亞(Campania)大區的首府,它離被毀於維蘇威火山的龐貝古城不過20多公裏,是一座曆史名城。那不勒斯建於公元前600年,曾經是羅馬皇帝的避暑勝地,公元6世紀被拜占庭統治,8世紀成為一個獨立的公爵領地,12世紀成為西西裏王國的一部分。到了1282年,意大利南部與西西裏分離,改稱為“那不勒斯王國”。直至1860年,也就是意大利王國統一的前一年,那不勒斯才並入意大利王國。

由於曆史、政治、地理等因素,自中世紀以來,那不勒斯就是意大利南部的經濟發展中心。意大利王國統一之前,那不勒斯的冶金業已經相當發達。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南部的鋼鐵業和石油化工等工業生產都集中在那不勒斯。近幾年,隨著農村人口不斷湧向城市,那不勒斯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如今人們所說的“拿波裏”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拿波裏曆史城區”,而是包括周邊城鎮地區在內擁有400萬人口的“拿波裏大都市”。作為南部的經濟重鎮,那不勒斯繼米蘭、羅馬、都靈之後,已成為意大利第四大工業城市。

維加諾尼出生於1950年,那時意大利剛從二戰的陰霾中走出,“馬歇爾計劃”使全國經濟得以全麵複蘇,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甚至出現了“經濟奇跡”,不過經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意大利中北部地區。而南方城市,一、由於曆史遺留下的政治問題,該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二、依靠本身的地理資源,南部地區整體經濟仍以農業發展為主,工業發展滯後;三、多年的積累使得南部地區與北部地區的經濟實力差距甚遠。如何大力發展南部地區,逐步縮小南部地區與北部城鎮的經濟差距成為日後走上學術道路的維加諾尼的重點研究方向,“振興南部地區”成為她日思夜想的宏偉目標。

維加諾尼的童年是在那不勒斯沃梅羅(Vomero)的一所公寓中度過的。談及自己的童年,她首先想到的是深愛自己的曾祖母。維加諾尼的曾祖母是意大利北部倫巴迪亞大區布雷西亞(Brescia)的一位珠寶商後裔,維加諾尼出生後,曾祖母對她的父親說,“如果你用我的名字給她命名,她將繼承我的一切遺產。”就這樣,維加諾尼有了一個特別的名字——麗達(Lida)。她與曾祖母的深厚感情僅從同名就能窺見一斑(曾祖母用的是Lyda,是斯拉夫語,維加諾尼用的是Lida,已被意大利語所同化)。幸運的維加諾尼也因此繼承了曾祖母的一大筆財產,她自己回憶說:“我的確因為與曾祖母同名而獲得了她的珠寶,而我與她的感情絕不僅僅隻與這些珠寶相連。當然它們對我來說非常珍貴,因為它們是曾祖母送給我的,我對它們有著特殊的感情。”

童年時,維加諾尼的家裏到處擺放著這些珠寶首飾,各種項鏈和戒指一直陪伴著她成長。“小時候,我總和鄰居家的卡洛(Carlo)一起玩,我至今還記得他每次來我家看到這些珠寶時吃驚的樣子。”童年的時光是幸福的,金發碧眼的維加諾尼常常在家裏的花園裏玩耍,她那稚嫩的小腦瓜裏充滿著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然而,好景不長,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在一場變故中戛然而止。“父親在我10歲那年突然去世,那時姐姐加布裏埃拉(Gabriella)16歲。父親是我生命中的至愛,對於他的離去,我至今難以釋懷。感謝我的外祖母羅莎(Rosa),麵對這樣的悲劇,她始終充滿陽光,撫慰我們幼小的心靈,讓我們有勇氣麵對這毀滅性的悲痛,帶我們走出陰霾,繼續生活。”遺憾的是,維加諾尼的母親一直無法走出丈夫突然離去的陰影,始終在痛苦中掙紮,每每看到母親這樣煎熬,維加諾尼就暗暗告訴自己:“我以後絕不能像這樣生活!”

盡管有外祖母的悉心嗬護,但對於父親突然離世的家庭變故,維加諾尼內心常常充滿焦慮,她太渴望得到家庭的愛了,在21歲時她做出了一個草率的決定——結婚!“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一個不成熟的女孩做出的一個不成熟的決定。”維加諾尼感歎道。這段婚姻並沒有讓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4年後她就結束了她的第1段婚姻。從那一刻起,維加諾尼的人生出現了轉變,骨子裏那種自強不服輸的勁兒使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職業生涯,在事業中她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經過了23年的單身生活,維加諾尼在2000年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把自己交給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她的現任丈夫、費德裏科二世大學(Federico II)著名企業經濟與管理專業教授賽爾喬·夏雷利(Sergio Sciarelli)先生。“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14年前的一個美麗的夜晚,在梅爾卡丹特(Mercadante)劇院,賽爾喬突然向我求婚,當時緊張的氣氛令我窒息,我堅定地回答道:“我願意,”維加諾尼深情地描述賽爾喬向她求婚的場景。對於自己的第2段婚姻,維加諾尼這樣評述道,“這是我作為一個成年人做出的正確決定。”在當選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校長時,維加諾尼特意感謝了丈夫賽爾喬·夏雷利對自己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包容。

二、千裏馬遇上伯樂

在坎帕尼亞大區的地理學界有兩位泰鬥級人物,一位是多米尼克·羅科(Domenico Ruocco),另一位是馬裏奧·豐迪(Mario Fondi),而我們的主人公維加諾尼就與前者有著緊密的聯係。多米尼克·羅科是20世紀歐洲著名的地理學家,他是意大利國家社會科學地理學協會的會員、歐洲委員會地理部和國際地理聯合會代表,他還曾多次組織意大利國內和國際性的地理學會議。羅科教授注重探索地理學研究方法,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製圖體係、區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而維加諾尼的導師帕斯誇雷·科波拉(Pasquale Coppola)就是羅科的弟子,也是那不勒斯東方大學著名的地理學家。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曾說過:“導師應該記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部交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向往知識、尊重知識,學會采用正確的方法去求知,不斷改進,完善自我。”可以說,帕斯誇雷·科波拉就是這樣一位言傳身教的導師,他從年輕時代起就注重學術革新,打破傳統的地理學研究方法,將研究重點放在南部地區現實的發展問題,即如何從經濟發展、人口控製、城市建設、社會福利等層麵解決以那不勒斯為核心的南部地區各城市的發展問題。維加諾尼師從帕斯誇雷·科波拉教授,在學術理念和學術研究方向上深受導師的影響,當她談及導師時,眼眶不禁濕潤起來:“我是他的第一個學生,他用顛覆性的地理學研究方法向我打開了這個領域的一片新天地。”

而導師帕斯誇雷·科波拉教授在回憶起自己的首位學生維加諾尼時,也倍感驕傲自豪:“那是1975年的春天,年僅25歲的維加諾尼首次參加全國性的地理學活動,她為在場的專家解析了梅塔蓬蒂諾地區蔬果種植中心區的輪作問題,她嚴密的理論依據、極富說服力的調查研究、自信而穩重的演講折服了現場的百餘名地理學家。要知道,這些專家都是我們業界的權威,而年輕的維加諾尼在他們麵前絲毫未表現出膽怯和不安,這體現了她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和在地理學領域的天賦。”正是看中了維加諾尼驚人的科研水平和一絲不苟的學術態度,帕斯誇雷·科波拉教授一路帶著她參加了眾多大區和國家級科研項目,而他們師徒倆最成功的合作就是為發展意大利南部地區所做的研究報告《從地理學探究意大利南部地區發展戰略》。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作為研究方向,是因為第勒尼安海和伊奧尼奧海作為地中海極為重要的兩部分,環抱了意大利南部的主要地區,如坎帕尼亞大區、巴西利卡塔大區、普利亞(Puglia)大區、卡拉布裏亞(Calabria)大區、西西裏(Sicilia)島等,這些地區在人文、曆史、領土框架等層麵既有很強的相似度,又具有各自較明顯的特點,因此,對於這個地區的學術研究必將為振興整個南部地區提供具有指導性的重要意見。該報告從南部地區的資源浪費、經濟體製、環境問題、高失業率問題以及發展限製問題等角度進行了具體分析並提出了可行性策略,報告著眼於現實問題、立意新穎,具有很大的學術和社會價值。

維加諾尼對於恩師的回報不僅是通過自己卓越的研究成果和出類拔萃的業務水平,在她當選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校長發表獲選感言時,還專門提及自己在地理學界的引路人——帕斯誇雷·科波拉教授。2008年帕斯誇雷·科波拉教授因病去世,在維加諾尼的倡議下,意大利地理學學會為紀念帕斯誇雷·科波拉教授出版了一部作品集《致帕斯誇雷·科波拉》,以紀念他為地理學和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作出的突出貢獻。

三、“學習地理,你可以讀懂整個世界”

在近40年的學術生涯裏,維加諾尼始終將研究重點放在區域地理學方向,主攻意大利南方區域問題和發展中國家。

維加諾尼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和她早期的異國求學經曆密不可分。自1978年到1982年,她利用在國外求學的機會,集中精力研究地中海地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深入探究摩洛哥、埃及和突尼斯等國家的城市發展、國際貿易、本地區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及區域發展等問題,並在1980年-1982年參與了意大利地理學家協會(A.Ge.I.)組織的“發達與不發達:第三世界國家”團隊研究項目。

維加諾尼在地理學領域一直以來不曾放下的工作重心就是對意大利南部地區的研究。說起意大利南部,從地理劃分來看是指從羅馬以南30公裏處以馬佩斯卡拉為界的所有南部區域,它涵蓋阿布魯佐、巴斯利卡塔、坎帕尼亞、卡拉布裏亞、普利亞、莫利塞六大行政區及西西裏島和撒丁島兩大島嶼。瀕臨多個海域,這裏的自然景色非常宜人,它有利的天然資源對農業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因曆史、政治、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整體發展滯後,較北部地區有明顯差距。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意大利政府根據南部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結構、人口狀況和發展潛力製定了不同階段的總體建設規劃,立誌從根本上解決該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而在政府主導的經濟建設中,坎帕尼亞(Campania)和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這兩個大區又成為發展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在保留農業優勢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工業進程成為這兩個大區成功轉型的核心要素。在坎帕尼亞大區,工業發展主要集中在那不勒斯和薩萊諾(Salerno)市,產業包括機械製造、食品加工、製革製鞋、冶金等不同領域,菲亞特(Fiat)集團、奧利維蒂(Olivetti)集團等大公司在這兩個城市也都設有加工裝配廠。而以波坦察(Potenza)為首府的巴西利卡塔大區在工業上主要突出人工纖維製造、非金屬礦物冶煉和化工生產。正是由於這兩個大區對於意大利南部地區的整體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一直以來都是維加諾尼的重點研究對象。她一方麵對這兩個大區做跟蹤調研,另一方麵針對這兩大區的重點城市做了專項研究,特別是對城市體係、工業發展、勞動力市場以及城市建設開發帶來的其他問題做了細致入微的分析。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維加諾尼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治學態度投入到一個又一個的國家及大區研究項目中,並策劃組織了多場高水準的學術會議,在這裏我們重點列舉她參與的學術影響力較大的幾個項目:1980年-1982年,在意大利地理學家協會(A.Ge.I.)舉辦的“新興意大利”會議中做了“城郊發展地區的地理人口調查”的報告;1986年-1990年,參與導師負責的國家理事會(C.N.R.)“南方大城市和城市化發展”課題項目;1994年和1996年專攻“南方內部地區”發展問題研究項目;1995年-1997年,參與都靈喬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基金會啟動的“意大利領土、地區與戰略問題研究”項目;1998年-2000年,參與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à di Bologna)的重點國家項目(PRIN)“大區規模的可持續發展”,負責“可持續城市:地中海地區非正規經濟,本土認同開發和全球化進程”的單項課題研究;2010年-2011年,參與意大利地理學會(S.G.I.)地理學年報南部地區有關問題的撰寫,研究了“意大利南部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維加諾尼對中國的城市發展也有所研究。她表示,根據她的研究,中國現在的城市發展與意大利的城市發展有一定的相似性,兩國都麵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譬如中國的東部較為發達,而中西部相對欠發達;意大利的情況是北部地區工業發展快,經濟發達,而南部地區受到地理、曆史等方麵因素製約,長期發展落後。為此,維加諾尼認為,中國現在處於經濟迅猛發展時期,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亟待解決,可以借鑒意大利南部地區開發的經驗教訓,采取政策傾斜措施,大力開發中西部地區,把握好政府幹預和市場調節的關係;完善中西部交通網絡;發展靠人才,提高中西部人口教育素質迫在眉睫。

四、坎帕尼亞第一位女校長

走過那不勒斯熙熙攘攘的車站廣場,經過一條車如流水、遊人如織的商業大街,轉經巍峨壯觀的那不勒斯大學城,在一個幽靜的胡同裏,有一幢中世紀城堡式的古老建築,這就是歐洲第一個“漢語研究中心”。如今已經發展為一所以東方學為主的文科大學——那不斯勒東方大學。

這所大學與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聯係。1732年6月25日,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在這裏創建了歐洲第一家“聖·法米裏亞中華書院”,旨在招收和培養中國青年,讓他們學有所成回到中國傳教布道。之所以把校址選在意大利西岸海港城市那不勒斯而非羅馬,是因為他認為該城市的宗教氣氛和地理環境比羅馬更為適宜,通過向中國學生宣講歐洲文化和基督教教義,不僅能夠讓他們在遙遠的中國宣傳教義,也能加強兩國的貿易往來。直到今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仍以一幅18世紀的油畫作為學校簡介的封麵,畫麵上最顯著的人物就是學校創建人馬國賢和他的兩位中國弟子,遠景中可以依稀看到書院當年的建築。意大利共和國統一後,這所書院於1869年被政府接管,改為國立學院,更名為“皇家亞洲學院”,又於1888年改名為“皇家東方學院”。

如今那不勒斯東方大學已成為一所可以學習世界各國語言的綜合性文科院校。根據意大利權威金融時報《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公布的2009年意大利公立大學排名,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位於綜合大學排名第49位。

2008年7月1日,經過選舉,麗達·維加諾尼以206票(總票數為256票)的絕對優勢一舉當選成為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校長,帶領由耶穌會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創建的歐洲大陸上最古老的漢學和東方研究學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維加諾尼的當選有著特殊的意義,她不僅成為了坎帕尼亞大區第一位女校長,也加入到意大利高校屈指可數的女校長行列中。對於自己的高票數獲選,維加諾尼顯得非常謙虛,她認為是同事們對她的信任和鼓勵讓她贏得了勝利。事實上,在正式出任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校長之前,自2001年起,維加諾尼就作為副校長輔佐前任校長帕斯誇雷·齊利耶羅(Pasquale Ciriello)教授處理學校的各類事務,積累了豐富的治校經驗,特別是在行政管理上遊刃有餘,她所做的一點一滴都被同事們看在眼裏,大家信心滿滿地把學校交給了維加諾尼。前任校長對維加諾尼高票數獲選相當高興並表示:“我堅信有著豐富的學術基礎和大學工作經驗的麗達·維加諾尼是勝任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高票數獲選也正意味著開展新工作的一個良好起點。”

作為一所曆史悠久的綜合性文科大學的校長,維加諾尼尤為重視外界對自己的職務稱謂,尤其是作為一名女性校長,她更在意女性同男性同等的社會價值。每當被問到“我們是該稱呼您校長(rettore)還是女校長(rettrice)”時,她都會斬釘截鐵、嚴肅堅定地回答:“當然是校長!”她始終認為,“一名出色的女性領導者在男性主導的社會裏往往會遇到同等或更多的困難,而有些困難可能就出自於‘女性’本身的性別問題。通常情況下,對於處在決策位置的女性領導者,男性總是幸災樂禍地等待著她們犯錯誤。而對於一位美麗與智慧並存的女性校長,情況往往會變得更糟。撇開美貌不談,人們更傾向於認為這樣的女校長貌似已經得到了她們本應得到的一切。正如愛德華時代的一句詩詞‘人們對你的考驗永不息止’”。

1.創造治校奇跡,提高學校招生率

大學校長持有怎樣的治校理念,不僅影響到大學的發展方向,也關係到如何確定“大學功能”和“大學任務”。是否能夠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因地製宜,同時切實跟上時代的發展大膽創新是衡量一位優秀大學校長的標準之一。維加諾尼在擔任校長期間,麵臨全國公共財政緊縮、大學經費極為緊張的困境。她大力提高辦學質量,豐富教育資源,不僅提高了本科招生率,還改善了學校基礎設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不已的治校奇跡。

目前,意大利眾高校都出現了招生招不滿的現象。追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意大利經濟不景氣。經濟蕭條不僅使許多意大利家庭無法支付持續上漲的大學費用;也導致了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就業出路,對大學文憑喪失信心。據意大利大學聯盟(Almalaurea)網站的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5年內依然待在家中或是做著零散兼職的人超過半數以上。麵對如此殘酷的社會現實,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逐漸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是選擇應用性更強的專業技術學校,希望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地找到一份自給自足的工作。社會問題的普遍性給許多大學“招生”出了個大難題,那不勒斯東方大學卻出其不意地在“招生率”上連連飆升。據2013年上半年統計的本科生招生人數比例數據來看,“招生率”較上一年足足提高了近20%,這份難能可貴的成績無疑與維加諾尼緊密相連。麵對全國高校招生問題,維加諾尼大膽改革、與時俱進,提出“著眼於就業方向”熱門學科大力調整學科優勢,結合社會發展需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以致用。當被問及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招生率不降反升的原因時,維加諾尼果斷堅定地回答道:“轉變辦學思路,大力發展利於就業的優勢學科勢在必行。當今的年輕人麵對就業市場的不景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擔憂,學生們在意的不僅僅是一張畢業證書,而是這張證書在市場上的含金量。掌握一門外語有利於我們的學生更加國際化,促使他們在全球化發展的職場環境中更具競爭力。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正是通過最具特色的語言專業吸引到大量的學生前來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