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日土司傳奇(1 / 3)

和讚拉土司的故事一樣,沃日土司的故事也是一個麵貌日益模糊的故事。

沃日土司本是讚拉土司的近鄰。

和讚拉土司一樣,其遠祖也是苯教巫師的世家門第。傳至一位叫巴比泰的遠祖,於順治十五年歸順清王朝,被冊封為沃日灌頂淨慈妙智國師。而所授名號中“沃日”一詞正是藏語中領地之意。而從境內發源於四姑娘山中的沃日河正好流貫其領地的大部分地區,因而得名沃日河,在猛固橋頭彙入小金川。沃日首領於兩金川之役爆發後,和當時嘉絨地區的大多數土司一樣,與清軍協同作戰,並為清軍供助糧草,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乾隆第二次出兵大小金川,本身就與該土司直接相關。

當時,小金川土司澤旺之子僧格桑為獨子,僧格桑之子也是獨子。小金川土司的香火本就懸於一線。不料,澤旺土司之孫卻突然暴病身亡。兩家相鄰的土司平時已有利益衝突,這時,讚拉土司一家便認為是沃日土司用苯教咒經作法,咒死了將來讚拉土司家族香火的傳承之人,盛怒之下便向沃日土司進犯。這便為乾隆再征金川提供了口實。

傳說,苯教巫師出身並有高強法力的沃日土司將讚拉土司澤旺父子紮成人偶念經詛咒,並在作法時用箭射穿,目的就是要把讚拉土司咒死並使其一家斷絕香火。

而讚拉土司唯一的孫子就是因此才死去的。

於是,讚拉土司為複仇向沃日開戰,攻寨略地,並不聽四川總督調解,終於導致這一地區再一次兵刃相加。也許到後來,小金川土司父子會意識到過於相信苯教巫師法力是一種錯誤。因為當乾隆第二次對兩金川重兵進剿,更靠近內地的小金川首當其衝。除了據守險要拚死抵抗之外,據史料記載,小金川土司也請了許多苯教巫師作法,想使清兵將領橫死,使日夜不停轟擊碉卡的清軍銅炮爆炸,但都沒有起到想象中那種巨大的作用,這時,他們可能會意識到輕率相信苯教法術的超凡力量而貿然對沃日用兵,引來清兵大軍壓境是一個絕對的錯誤。當然,對一個具有擴張野心的統治者,一個自己認為的小國之君來說,對巫術力量的信服,本身就是一個恃強淩弱的借口。殊不知,這場小規模的同族間的兼並,又成為了一個野心更大帝國皇帝進兵,以建立真正的一統天下的借口。

天朝大軍來到這彈丸之地,苦戰經年,終於,大小金川覆巢之下,再無完卵。而已麵臨絕境的沃日土司卻得以再生升天。清兵到來之後,沃日土司自然積極助戰,兩金川戰事結束,以隨征有功,該土司被賞以二品頂戴。

沃日地方的土司製度便一直保留到1937年,才被國民政府宣布廢止,沃日土司境內開始由當地國民黨縣政府編保設甲。但是,當時國民黨政權內憂外患,設立的製度並未認真施行。沃日土司名亡實存,其統治一直有效維持到解放。

所有這些因循的曆史故事,都顯出了幾分滄桑。而這一路行去,山川河穀,那被無限止地破壞掠奪的自然界的百孔千瘡正與這些故事一樣的滄桑。成為與我內心情緒十分配合的一種外在場景。

一個人走在路上,不斷有人在我休息的時候,向我講述暴力故事的現代版本。如果說,過去那些有關屠殺與集體暴行的故事還帶著一些悲壯激情與英雄氣概的話,現代演繹的暴力故事卻隻與酒精和錢財有關。

如果遇到不講這種故事的人,卻又會向你傳達一種焦慮,那是不能脫離貧困的焦慮,一種不能迅速擁有財富的焦慮。

所以,我要說,這一路行來,短短幾十公裏的兩天路程還未走完,當我遠望沃日土司官寨的碉樓的隱約的身影時,心裏那因為懷舊而泛起的詩情已經蕩然無存。現在,總是遇到很多人問我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一個對本地文化與本族生活有過很好表現的作家,為什麼最終卻要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