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應用型大學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對策研究
經管視線
作者:範曉玲
摘要:為了滿足酒店行業人才需要,解決當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供需錯位問題,應用型大學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掌握學科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工作能力的服務應用型人才。目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低是製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了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低的原因,提出通過改革招聘製度、開展多項校企合作項目、建立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機製、完善績效考評製度等措施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關鍵詞: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02
2003年,我國高等教育學專家潘懋元先生將我國高等學校分為學術型大學、應用型本科高校和職業技術高校三種基本類型[1]。我國現正處於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服務於社會”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高職院校向應用型大學發展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服務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較強實踐能力。應用型大學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師資隊伍應具備應用能力素質,應用型大學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所以師資隊伍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同時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曆和較強的應用能力[2]。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與應用型大學所要求的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高校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以提高專業教師的執教能力。
一、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必要性
應用型大學開設酒店管理專業,其目標是滿足酒店行業應用型人才需求,與研究型大學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相比較,酒店應用型人才是在掌握學科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工作能力的服務應用型人才。因此,針對當前畢業生實踐工作能力弱勢的特點,高校提出了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將所學理論用於實際工作、熟悉酒店的部門及崗位設置、了解業務部門操作流程和對應崗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並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但是,專業教師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實踐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實踐教學環境下,基於自身的實踐能力,促進實踐教學目標的達成,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能力。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主要體現在能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契合,引導學生主動而不是被動的完成實踐教學中的各個項目及任務,並通過實踐教學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專業教師自身沒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就無法保證實踐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酒店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現狀及原因分析
關於“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分析的文章很多,也確實反映了當前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現狀,筆者盡可能不再重複贅述。本文將從教師個人主觀原因和學校政策製度原因所形成的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現狀進行分析。
1.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影響實踐教學能力
盡管學者們對實踐教學能力的內涵並未形成統一認識,但筆者比較認同黃宏偉老師在《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中對實踐教學能力的論述。實踐教學能力是由實踐能力、教學能力共同影響下形成的。教師沒有實踐能力,無法將理論同實際工作情景相結合組織實踐教學,同理,僅有實踐能力沒有教學能力,也無所謂實踐教學能力。而目前高校教師的來源在很大程度使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影響了實踐教學能力。每一所高校對教師學曆都有嚴格要求。因此,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師資來源主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來源於地理、曆史、外語等專業的教師,在開辦酒店專業時轉專業成為本專業的“主力軍”,這部分教師年齡大概在四十歲以上,我們習慣稱作“半路出家”。一部分來源於各大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這部分教師的年齡在四十歲以下,我們稱為“科班出生”。還有一部分來源於曾從業於酒店行業,攻讀旅遊管理相關專業畢業後從教的研究生。以上三個師資來源幾乎占據全部專業教師的90%,其中大部分教師在實踐能力方麵的弱勢尤為突出。
2.缺乏提高實踐能力的途徑,“掛職”流於形式
隨著高校教改的不斷深入,實踐教學在教學內容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教師實踐能力不高的短板效應日益突出,高校也試圖通過某種途徑來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但就目前而言,高校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途徑主要是到校企合作的酒店進行“掛職”。學校在與酒店的合作協議中也並未將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納入到合作項目中,製定相應的教師培養計劃。教師的“掛職”並不能提高實踐能力,隻是完成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某些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