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關於加強公立醫院經濟管理問題的思考與探討
經管視線
作者:趙霞
摘要: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製的不斷改革,尤其是新醫改政策、新醫院財務製度、新醫院會計製度的出台實施,加大了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模式改革的力度。公立醫院隻有更加科學、規範的加強自身的經濟管理,才能提高公立醫院的經濟效益,建立健全醫院經濟管理製度,增強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為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獻計獻策,以期公立醫院能夠在新形勢下求得長遠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公立醫院;經濟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01
在公立醫院管理中,經濟管理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環,公立醫院如何在公益性的前提下滿足我國醫療衛生體製改革逐步深入的需要,成為了擺在醫院管理者麵前的現實問題。溫家寶總理曾說過:“公立醫院改革是新形勢下醫改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項任務”,因此作為國家醫療衛生改革成敗的關鍵與難點,公立醫院必須不斷實踐機製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適應新形勢下政策和發展環境的變化,加強醫院經濟管理,努力提高醫院經濟效益,促進醫院在新形勢下的生存和長遠發展。以下是筆者對加強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的一項基礎內容,也是關係到醫院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加強財務管理就是要求財務人員以市場經濟條件下公立醫院的運行規律為準則,加強預算管理力度,科學分配現有醫療資源,促進醫療經費的有效周轉和流動,從源頭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1.完善預算管理體係,避免預算管理工作流於形式。
預算管理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的難點,常常由於沒有製度性的安排缺乏剛性,而造成預算的執行流於形式,因此完善預算管理體係勢在必行。具體做法:首先編製預算時在遵循前瞻性、嚴謹性等準則的前提下,全麵考慮醫院的資金狀況、實際情況,將預算管理覆蓋醫院的所有部門,成立專門的預算編製小組,對醫院的醫療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並采用零基預算的方法編製計劃期內的收支預算;其次預算執行時應在立足於科學性的基礎上重點突出權責發生製,將預算指標細化到科室甚至個人,確保預算剛性。預算執行過程中應保持嚴肅性和穩定性,當然同時也要兼顧預算調整的靈活性,對於預算外的資金支付,應當執行嚴格審批製度;再者預算的分析與考核應以合理性為根本,定期考核各科室預算執行情況,切實做到獎懲分明,未完成的科室幫助其分析原因並給出相應建議,促進全麵預算的有效落實。
2.加強全成本核算,最大程度降低醫療成本。
成本核算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的核心,公立醫院若想適應醫改的需要,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自身成本核算體係,在加強預算管理的基礎上逐漸提高成本控製水平。另一方麵,“以藥養醫”的時代即將過去,長久以來,各公立醫院都是通過藥品差價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而隨著國家藥品流通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藥品的加成收入正在逐步取消,這就使得醫院不得不考慮通過全麵控製成本來提高醫院的經濟管理效益。具體做法:首先完善成本管理規章製度,合理細化核算單元,做到讓每個科室都有成本核算負責人。其次醫療服務成本不盡相同,根據各科室以往的成本情況,製定目標成本,定期比對實際醫療成本和科室目標成本,及時揭示兩者間的差異,分析差異的原因並第一時間予以改進措施。最後應健全成本核算的激勵與約束機製,從以前單純的看重科室經濟效益轉到業務指標和醫療質量上來,以社會效益為主要的考核激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