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研究
經管視線
作者:劉苗苗
摘要: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國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信息附加值,促進國企產業結構優化,全麵提高企業收益,推動社會整體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卻存在意識薄弱,人才匱乏,基礎薄弱,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本文將在研究我國國有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國企信息化的建設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國有企業;信息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和使用企業的信息資源,提高管理水平、開發能力和經營水平的過程。但近幾年國有企業由於信息失真而導致的嚴重後果現象並不少見,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破產、三鹿集團倒閉等都凸顯了繼續加強我國國有企業信息化仍是當務之急。
一、我國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改革開放後,在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國國有企業逐步走上了信息化建設之路,用計算機技術管理企業的實踐活動正式開始。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我國國有企業基本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完成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型國有企業甚至實現了人手一台聯網電腦。就目前來說,我國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普遍存在以下三大問題。
(一)觀念上對企業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
很多企業沒有在觀念上提高對信息化的認識,沒有意識到企業管理信息係統的建設對於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以及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優勢的重要意義,也沒有領悟到信息化的內涵。①一些效益較好的企業集團沒有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認為信息化建設在企業的發展中可有可無。②有的企業,舍不得對信息化建設加大資金的投入,短期內見不到較高的效益便匆忙放棄。有資料表明,發達國家大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一般占總資產的10%左右,而我國國企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一般占隻總資產的1%左右。③有的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初期投入較高,但卻及時更新技術以適應市場的最新發展。殊不知,信息技術工作難度大,知識更新快,隻有隨時根據業務創新才能達到較高的效益。④有的企業認為實行了會計電算化,購買了ERP係統,就是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對自身業務對信息化建設的需求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⑤更有企業,雖然構建了信息中心,卻長期將設備閑置,未能充分發揮信息設備的作用。
(二)國企信息化人才匱乏,專業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信息化建設最關鍵的還是要靠人,靠此方麵的專業人才,IT人才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但國企中IT人才流失卻比較嚴重。具體表現在:①很多國企IT部門建設不完善,一是IT部門人數少,我見過人數過萬的國企IT部門卻隻有寥寥數人,IT部門辦公設備與其它部門相比不夠先進。②招聘IT部門人員時要求過低,僅看在校時是否學的與此有關的專業,卻忽視了考察處理實際問題的技能,因此造成了該部門人員整體技能不高。③重視硬件設備的投資,卻忽視了信息人才的培養,對IT部門人員很少有專門的培訓,他們不能及時掌握信息化的最新動態,也不能汲取此方麵最新的知識。④國企信息技術人才流失嚴重。由於企業對IT人才重視度不夠,業務部門對IT部門的存在召之即來,揮之即去,IT部門工作人員感覺不到自己再公司存在的價值,因此國企IT人才跳槽現象一直屢見不鮮。
(三)信息化基礎薄弱,發展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