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1 / 2)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財經縱橫

作者:賈少山

摘要:我國所有公開上市公司都必須嚴格遵循信息披露規範的各項要求,提交並公開披露具有真實性、及時性和充分性及可比性的各種會計信息。但是當前在上市公司中,會計披露質量還不盡如人意,存在的問題較多,對此,筆者做了一些總結。

關鍵詞: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現狀

我國所有公開上市公司都必須嚴格遵循信息披露規範的各項要求,提交並公開披露具有真實性、及時性和充分性及可比性的各種會計信息。但是當前在上市公司中,會計披露質量還不盡如人意,存在的問題較多,其中主要有:

一是信息披露方麵存在問題。根據有關規定,當發生可能對股票價格產生重大影響,而投資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時,應立即編製重大事件公告及時向社會披露。但仍有一些公司違反這一規定,不按法定時間正式披露會計信息。

二是會計信息披露規範方麵存在問題。根據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規定,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執行財政部發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製度》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等幾個具體會計準則以及《關於執行具體會計準則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製度〉有關問題的解答》等有關條件,使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得以加強,同時也體現了與國際慣例不斷接軌的原則,但隨著證券市場的擴大,現行會計製度中有些規定仍有些滯後,一是某些新情況、新業務,在會計處理上仍有待於進一步規範。

三是審計執業方麵存在問題。作為證券市場的鑒證者,會計師事務所在市場信息披露中發揮著特有的作用,投資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注冊會計師的意見。在“紅光實業”和“瓊民源”等重大案件中,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分析

1.上市公司自身內在的原因

公司利益的推動,某些上市公司為了在當前證券市場中樹立其良好形象,並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以致於利用會計造假、操縱利潤的各種利益衝動一直有增無減。

公司股東的產權約束弱化。當前一些上市公司的現代產權製度還不能通過改革一步到位,其中由於國有股產權主體缺位,很難強化國有股股東對公司的產權約束和控製,由於社會公眾股數量較少,股東較分散,也難以強化國有股股東對公司的產權約束和控製,從而造成這些公司的管理權失控,以致給利潤操作者以可乘之機。

公司內部缺乏自我約束和監督機製。目前某些上市公司正是由於缺乏應有的內部審計及管理控製,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管理體製不順,會計監督無力,內部審計監督職能被削弱等原因,以致缺乏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甚至陷入財務困境而難以自拔。

2.我國會計準則製定落後於實務,一些新業務的會計處理缺乏規範

到目前為止,我國頒布的幾個具體會計準則,已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仍有許多領域尚未公布具體會計準則。如資產重組中的會計處理,由於缺乏具體會計準則的規範,實務中的會計處理很不合理,甚至成為某些公司操縱贏餘的一種途徑。

3.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範的實施和製定都不完善

某些頒布的會計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確或缺乏可操作性,如《公布發行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格式準則》中規定,年度報告中要全麵披露每股收益,但對什麼是全麵攤薄及如何計算,尚未做進一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