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內部審計在增加企業價值方麵的重要性及實踐
財經縱橫
作者:焦東曉
摘要:本文主要從企業價值的涵義和決定企業價值的重要因素,揭示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價值鏈中一項重要活動,通過其獨立性和更能全麵的深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製中,在保證企業有效運行和增加企業價值的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
關鍵字:內部審計;增加企業價值;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F2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企業價值從廣義上講是指通過企業內部諸多資源的組合、共生所表現出來的被市場所認可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即被市場所認可的經濟價值和被社會所認可的社會價值。企業的社會價值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企業的經濟價值來體現和完成,如稅收、就業、經濟增長貢獻、對環保的投入和慈善捐贈等。因此,企業價值通常意義可理解為企業的經濟價值,即企業遵循價值規律,通過以價值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與企業利益相關者均能獲得滿意回報的能力。
決定企業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是未來增值能力、持續經營期限和風險控製能力。從收益的角度考慮企業價值,未來增值能力最大化是體現企業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這就要通過一定的技術進行良好的預測和風險控製才能達到。風險的無處不在使企業的報酬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內部審計因其本身的特征和在企業中的地位,比其他職能機構更了解企業中的高風險區域,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評價並對企業提供有效防範風險的對策和建議是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能和責任,因而內部審計在增加企業價值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內部審計定義的不斷完善,體現了現代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最終目標是增加企業價值和提高機構運營效率
1995年我國內部審計定義:“內部審計是部門、單位實施內部監督,依法檢查會計賬目及其相關資產,監督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活動。”2003年的內審定義“內部審計是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以上定義的變化可以看出,我國內部審計職能由檢查是否遵循會計製度與業務程序、驗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保護資產安全和完整、發現欺詐舞弊行為等的經濟監督職能,向以經濟監督和經濟評價的多職能轉變,並以促進組織實現經濟目標的內部管理服務方麵轉變。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對內審的最新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谘詢活動。其目的在於為組織增加價值並提高它的運作效率。它采取係統化和規範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製和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提高組織的效率,從而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這一定義表明內部審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價值增值階段,內部審計的目的在於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通過係統化和規範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製和管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增加價值和改進經營的目的。
二、內部審計在增加企業價值方麵的途徑
(一)內部審計領域拓展到企業的全方位
內部審計必須將其作用領域發展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審計,如經營決策、人力資源管理、生產工藝和流程、研究和開發、風險管理、內部控製、資源有效利用等方麵。具體可涉及到如經濟合同、信息係統設計和安全運行、產品價格、薪酬,涉及道德環境、績效、合規性、保密製度、後勤服務,並可以擴展到對企業文化、激勵機製、凝聚力、誠信等社會責任方麵的評估。
(二)內部審計應加強對企業內部控製的測試和評價
內部控製是企業內部各種形式管理控製的總稱,貫穿於各項管理職能之中,而內部審計即是內部控製係統中的一個分支係統,又是實現內部控製的重要手段,因此,內部審計利用內部控製測試和評價可以更加有效地達到這一目標。
例如檢查企業各種即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貫徹,建立的標準是否遵循,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業的目標是否達到等。通過測試分析企業內部控製係統建設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發現內控中的薄軟點和失控點,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促進企業目標的有效完成。
(三)內部審計谘詢服務職能促進企業價值增值
企業中隻有很少的部門能為管理層、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提供全麵的管理信息和谘詢服務,而內部審計部門在實施監督、保證職能過程中,通過介入企業風險管理、治理和控製領域,使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的運營有了全麵的了解和更為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對企業提出一些評價報告和改進運營的書麵建議,提供給管理層、董事會或者其他職能部門,使他們獲得從其他來源得不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