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內部控製問題及對策研究
財經縱橫
作者:王豔豔
摘要:企業內部控製的產生源自於企業內部管理的需求,“內部”一詞對應的是企業“外部”。企業實施內部控製是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增強自身盈利能力。同時也是確保企業正常經營的基礎,甚至也可以說企業經營業績與其內部控製實施效果存在著緊密的關聯關係。尤其是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眾多企業財務報表舞弊案件為社會各界敲響警鍾,普遍地開始重視對企業內部控製的建立健全工作。本文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開展對企業內部控製的探討。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製;約束性;治理結構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內部控製的概述
企業內部控製是指企業以實現既定經營目標、確保資產完全和安全和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完整性、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效率性,以及既定經營管理策略的正確執行,而在內部實施的包括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製等方法在內的方式、措施的總稱。
從經濟學理論的角度來分析,內部控製從根本層麵上是企業為了達到一定的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目的而采取的針對內部管理係統的整體運營的效率效益最大化的一種控製程序,它的評價機製應該是可係統化可量化的,可進行預期目標和最終結果對比分析的一種內部控製手段。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製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內控製度認識不到位
現階段,我國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領導層,因自身不具備認知現代企業內部控製所需的知識儲備,使得這些企業的會計製度的完善工作得不到領導層的足夠重視和關注,導致企業仍沿用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內部管控經驗,甚至對當前國家對企業的相關管理製度漠不關心。少數企業建立形式上的內部控製製度,但是依舊將企業內部控製製度理解為隻需控製企業運營中的單一或部分關鍵點即可,而沒有真正在內部控製過程中貫穿係統化的概念。
(二)監督機製不健全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製的進一步完善健全,許多企業內部控製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有條件的規模企業也在內部審計組織機構中增加了內部審計編製,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較為突出。絕大部分集中在內部控製力量受其他工作部門和相關領導的牽製和製約而無法獨立有效地開展工作方麵。這是由於內部控製相關工作的開展,脫離不了部門領導的製約,在本部門主管的直接製約下,著眼於首先符合本部門利益,然後才是完成控製其他部門的工作並完成內部控製報告,缺乏應有的監督機製,或者企業僅有的內部控製審計力量,僅是將工作重點放在會計賬目核查審計方麵,幾乎沒有對內部控製製度和內部組織機構執行經營決策的效率進行評價,正常的監督機製沒有發揮多少應有的作用。再次不得不提的是,企業內部控製的監督力量也存在著獨立性的強弱,取決於主管領導的重視與否以及監督力量本身的廉潔程度。同時缺乏外部來自政府和社會的監督,也是企業內部控製的一大弊病。
(三)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
在企業管理中,內部控製和治理結構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互相影響的互動關係,內部控製製度發揮效能的基礎是企業擁有一個良好的治理結構,同時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也依賴於內部控製製度的完善和健全。它們共同決定了企業是否建立了現代企業製度。縱覽現階段我國企業在治理結構方麵存在的問題,不難發現一個通病,那就是不合理的結構、組織結構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效能,以及缺乏應有的激勵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