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審計視角淺析國企內部預算管理
財經縱橫
作者:苟正江
摘要:國資委是國有資本預算編製的主體,同時也是國企預算編製和執行的監管主體,本文基於對國企內部審計的視角,介紹了國企預算管理和國資委內部審計工作的密切關係及發展背景,分析了當前我國對國企預算的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不足,並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關鍵字:內部審計;國企;預算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國企預算管理和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工作和企業治理密切相關,所以要做好國企的預算管理工作,一個重要方麵就是保障內部審計工作能切實到位、順利進行。國企在公司化改革進程中,同樣麵臨一般企業會麵臨的委托代理問題,即如何對委托代理中經理層的經營管理工作進行監控。國資委作為國有資本預算編製主體, 組織其授權的各資產運營機構編製本年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資產運營公司同時組織權屬的國有獨資、 控股、 參股企業編製公司全麵經營預算。最終以公司全麵經營預算為基礎, 由下向上逐步彙總, 由由國資委完成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製, 交財政部門審議。在這一過程中,國資委內審機構對國企預算的考核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國企股份製、公司製改革不斷得到改善,有關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理論和實踐都有快速發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企業而言不僅僅發揮著基本的監督職能,還同時具備預控職能、評價職能、谘詢職能等綜合性的企業治理職能,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監事會組織鬆散,難以監視到位,導致很多內部審計工作不到位。
二、國企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1.國企預算管理體係不完善
當前,雖然國企預算管理體係隨著管理模式的改革在不斷改進,但是仍然遺留一些過去的問題,不適應現代製度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國企組織機構職責不清,履職不力。國企機構上,雖然成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一係列組織機構,但是機構重疊冗雜,各部門職能存在眾多交叉,內審機構在機構組織上的獨立性嚴重受到影響。此外,機構交叉也帶來國企內部人事關係錯綜複雜的問題,從而影響內審機構在人事上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加了國企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難度,從而影響到國企成本及其他財產預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2.內審人員個人因素影響
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目前,還存在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的問題,從而影響內審工作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內審人員專業素養不夠,許多內審人員是從財務轉入審計工作中,缺乏專業的審計知識和實踐經驗。專業上的能力欠缺,往往導致工作人員得過且過,削弱工作上的獨立性。另一方麵,有一些內審人員雖然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審計工作應有的職業道德,徇私情、不敢堅持原則等等。由此,即使在有重大經濟問題暴露出來的時候,常常因為與審查對象的特殊關係而放棄審計工作的責任感和原則,故意不履行審計職責,幫其掩蓋,嚴重影響國企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3.事後審計為主,缺乏預見性和預控力
當前國企的內部審計缺乏預控性,僅僅是對國企內部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無法發揮預控、計劃職能,也就影響了國企預算管理工作的質量。當前國企內部審計工作的一個弊端在於以事後審計為主,缺乏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無法對國企內部經濟活動進行全程監管,更無法避免國有資產可能麵臨的減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