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製的探討(1 / 2)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製的探討

財經縱橫

作者:馮春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進,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而會計信息作為經濟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極大地影響。目前,我國會計信息失真日益突出,對企業發展和公眾利益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危害,研究了其形成的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質量控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會計信息是會計信息使用者賴以決策的基礎,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正確與否。2014年4月,中國證監會披露上市公司年報中存在的四類問題,包括簡單錯誤、財務報表項目分類不當、會計判斷不當、信息披露不規範等,共計18家上市公司和審計機構遭點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決策和資本市場的秩序,對經濟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麵後果。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表現

(一)會計信息不真實

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基礎,但一些上市公司出於種種目的,或粉飾財務信息,製造虛假業績;或利用會計估計變更等手段操縱利潤。比如轟動一時的萬福生科,其承認2008年至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淨利潤1.6億元左右。從而順利達到了上市目的。會計信息不真實已經成為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中最突出的問題。企業通過虛假手段來控製財務報表,造成業績表麵上的提升,誤導投資者,而隨著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暴露,投資者將麵臨重大的損失。

(二)信息披露不完整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會計披露中全麵充分的對公司的各項情況進行披露,不得隱瞞或者短缺。而實際情況是,部分上市公司對於財務會計信息披露流於形式,隻重視一般項目的披露。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對應該披露的信息沒有做完整的披露,而是避重就輕,選擇誇大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避開對自己不利的信息,隱瞞事實真相。企業的不完全披露影響了投資者對企業整體情況的判斷,造成了不良的後果。

(三)信息披露不及時

及時性是會計信息的重要保證。上市公司應按法定的時間規定,及時披露財務會計信息,而部分上市公司沒有按法定時間及時披露財務會計信息。以廈華電子為例,今年2月19日其在公司內部發出《廈華電子公司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方案》的通告,預估補償金額約在1.5億至1.8億元之間,但在媒體報道前,公司並未對外做出說明。上市公司這種有意或無意滯後的信息披露給內幕交易創造了有利條件,影響了投資者的判斷和預測。

二、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現象普遍存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程度低,少數大股東過多的涉足管理體係,造成管理職能與監督權職能重疊,自然削弱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和決策有用性,從而導致會計信息披露的不真實。此外,獨立董事的獨立性較差,缺乏對其有效的激勵機製,加大了信息失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