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探討(1 / 2)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探討

金融天地

作者:夏繼立

摘要: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對企業自身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流動性的風險管理問題一直是金融機構關注的問題之一。在貨幣緊縮的政策現狀下,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都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致使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處在較緊張的狀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比較小,而且融資的方式和渠道也比較有限,流動性往往顯得過於緊張。流動性風險具備自身的特殊性,其管理難度更大,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加強風險管理監測,確保金融機構能夠穩健發展。

關鍵詞:金融機構;銀行;風險管理;流動性;探討

中圖分類號:F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日益激烈的競爭,導致了流動性風險的加劇,表現在存貸款比例增加,資產流動性變差等,因此對流動性風險的防範要從多方麵考慮。本文將針對金融運行的經濟狀況和金融運行的風險隱患等方麵分析,根據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特點製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力求保證區域內金融運行穩定。

一、法人金融機構產生流動性風險的原因

(一)引發風險發生的根源

“盈利性”和“流動性”是任何一家金融機構所麵臨的矛盾,若金融機構存有大量高流動性資產,雖然可以相對減少流動性風險,但是也相對減少了金融機構的收益。通常,銀行都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的,當然傾向於持有更多高效益、低流動性的資產。

(二)對風險的管理製度滯後

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麵:第一,對流動性風險的意識比較淡薄,機構內管理者缺乏足夠明確的戰略管理策略,沒有健全的理論指導,管理較為隨意,不利於管理製度的構建。第二,沒有係統的指標衡量流動性風險,預測水平低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對流動性狀況考察時,僅僅是參照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比例指標,很難全麵準確的反映具體情況。第三,監管機構對金融機構的管理方式較為滯後,缺乏實際有效的指導意義和約束能力。

(三)金融環境欠佳

目前金融市場受到各類因素的製衡,機構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導致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的增加,一是體現在較差的社會環境,很多企業在破產、改良機製的時候,都會故意架空銀行的債務,導致銀行的貸款大量沉澱。二是體現在未建立失信懲罰機製,目前除中國人民銀行之外,沒有金融機構開展信用黑名單製度,沒有相應健全的信用機製對惡意逃債現象進行約束和懲罰,這就造成了有很多貸款機構和個人失去信用。三是體現在地方保護原則,銀行收貸執行率過低,助長了失信行為蔓延。

(四)資本杠杆比率高

適宜的資本杠杆比率會是金融機構用自由資金抵抗流動性風險的重要保障措施,但是近些年以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資本金雖然也呈現增長趨勢,但是其速度遠不如存款增長的速度,資本杠杆的比率逐漸升高,自禦流動性風險的能力逐漸下降。在麵對複雜的國際環境時,已經完全不能用資本金充足率來對安全性進行衡量。

(五)信貸資產的質量偏低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業務種類較少,信貸業務是其主要的經營業務,所以信貸質量是影響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不良貸款若是占據過高的比例,會使得全部資產缺少流動性和彈性。

(六)業務創新能力較弱

由於地方金融機構以存貸款為主要經營業務,存款成本麵臨著不確定性,會影響金融機構的資金籌措能力。在資產定價能力不足和風險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貸款收回能力降低會導致金融機構流動性的頭寸不足,提高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