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用卡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分析(1 / 2)

信用卡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分析

金融天地

作者:張鈺婷

摘要: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信用卡已經成為了銀行客戶的一種主要的消費形式,而信用卡帶來的利潤也成了銀行追逐的目標。本文著重分析了信用卡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積極影響以及消極影響,有針對性的對產生的相關消極影響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信用卡;信貸;透支;消費信貸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信用卡對消費行為的積極影響

近幾年來,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發卡和消費數量迅速膨脹。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消費者持有的信用卡總量已經達到了2.055萬億張,僅2014年上半年,交易量就達到了24萬億元,比2013年同時期多了1.06萬億元。信用卡消費有效的刺激了消費,拉動了內需,促進了消費者的總體消費水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信用卡的使用使人們的消費習慣從現金消費向刷卡消費進行了轉變,不僅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從經濟學角度而言也降低了現金流通的成本,而其的透支額度也刺激了人們消費的欲望。信用卡支付的快捷不但體現在線上支付,線下支付也非常方便快捷。隨著信用卡的普及,其也漸漸改變著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大部分消費者在進行特別是大額消費的時候首選方式就是信用卡支付,極大程度上降低了現金流動的不安全性和高成本。刷卡消費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在安全方麵遠遠高於現金消費。因為信用卡透支額度的設置,持卡人會更願意將潛在的消費欲望提前兌現,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會總體消費的增長。

2.銀行開始向消費領域發放更大數量的信用卡,目的是拉動消費需求。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也使消費者實現了預支未來的資金實現現在的消費,最大限度上激發購物者的潛在的購物需求,提前享受更加優越的享受和服務。而對於廣大廠商而言,消費者原本達不到的購買能力因為商業銀行的透支功能而得到了支持,提前實現了未來需求的滿足,給商家帶來了更大的銷售空間,銷量和利潤也在增長。

3.刷卡消費相比現金消費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也使消費者潛在的更願意消費,進而提升消費品質和提高消費水平。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刷卡支付的心裏感覺很大程度上區別於現金支付,最大的區別體現在“心理賬戶”效應的存在:使用信用卡支付而產生的心理賬戶上的財產損失的感覺要遠遠小於現金支付產生的心裏感覺。所以使用信用卡刷卡支付,消費者在決定購買一件產品的時候會更加果斷,更容易促成交易,消費者也就更傾向於消費。信用卡刷卡支付對於消費者的消費傾向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麵:第一是刷卡支付相對安全便捷,持卡人再也不需要攜帶大量現金去現場購買一件產品,也避免了因為現金數量不足而使消費者放棄購買的現象產生。反而有可能使消費者增加額外消費。第二是刷卡消費不但可以在現場麵對麵支付時使用,也可以用於網購、電話支付等遠程支付,電子商務日益發達的今天,可以電子支付的渠道也越來越多。

二、信用卡對消費行為的消極影響

1.由於電子商務的發展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超前,現在的消費觀也對一個剩餘資金不多的群體--大學生產生了很多的消極影響。由於攀比心理和不合實際的價值取向助長了他們的消費欲望,有一部分大學生就將這種消費行為助長為一種習慣,從而沉迷於高消費帶來的物質享受和物質誘惑,使他們在無力償還的情況下也選擇超前消費,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其次,大部分的大學生還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和獨立的購買能錄,通過信用卡分期付款購買一些大額的消費品,一旦出現意外導致資金緊張不能還款,不僅會損失在銀行的信用額度,也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一部分大學生會為了還清欠款去做兼職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更有甚者鋌而走險。大學生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費表麵上看來是其個人的行為,實際上則是一種集體行為。大學生從小被社會保護,期還沒有形成成型的消費觀,也沒有形成成型的消費心理,尤其是互相攀比之後從眾心理和集體認同會呈現群集效應,導致享樂主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