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基於新形勢的信用社金融服務
金融天地
作者:郭月紅
摘要: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信用社的傳統金融業務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發展形勢,如何在順應經濟發展的情況下適時推出金融服務及新產品成為農村信用社擴充金融市場的戰略政策之一,本文就新形勢下的信用社金融服務業務展開探討。
關鍵詞:新形勢;信用社;金融服務;金融產品;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極大的推動了我國新農村工作進程,但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農村信用社網點覆蓋率低、農村信用社資金供給不足、可供農民選擇的金融產品較少等,已經成為當前製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農村金融市場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緊密結合“三農”經濟特點,合理創新、科學發展農村金融市場,是繁榮我國農村經濟的必經之路。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的主要金融機構應當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迎難而上不斷創新金融服務。
一、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有的金融產品不能滿足“三農”經濟的發展
隨著政府對“三農”越來越重視,如何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狀況已經成為當前金融機構工作的重點,但目前狀況下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單一,金融業務和服務手段還停留在過去的傳統觀念中,金融創新中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人才和創新手段,往往在不調查市場的情況下,盲目推出並不符合“三農”經濟的金融產品,從而最終導致我國農村金融產品單一,服務手段、結算渠道落後於國有專業銀行。
2.農村信用社支農力度弱化
信用社處於安全性、效益性、流動性的考慮,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農村信用社支農力度,具體來說支農力度弱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隨著信貸成本、人工成本的提高,農村金融網點不斷撤並、收縮,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減弱了金融支農力度和廣度。其次,信用社處於風險防範的考慮,逐步將分散在各基層網點的貸款審批權上收,或者縮小貸款額度,同時貸款管理規程不斷細化,這在提高了信貸管理的同時,也呈現出了貸款程序比較複雜,手續較為繁瑣等現象,以上現象無形中提高了農民貸款的門檻,使得農民寧願掏高利息參與民間借款,也不願意去信用社辦理貸款。另外,適合三農經濟的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推廣難度大,當前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已基本建立農村信用工程,信用村鎮的評級工作也初見成效,小額信用貸款的發放工作在逐步推進,但小額信用貸款無擔保人、未設定抵押,小額信用貸款放出去簡單,收回來卻頭疼,網點信貸人員對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已經產生心理障礙,小額信用貸款雖然手續簡單,但貸款風險較大,有些喪失信用的客戶存在“賴賬”現象,致使農村信用社的合法權益無法獲得有效保護,形成大量的呆壞賬,因此農村小額信用貸款一直得不到進一步的推廣。
3.農業風險分擔製度缺失
農業風險分擔製度缺失也是導致我國農村金融創新緩慢發展的因素之一,農業風險指的可能會給農業發展帶來嚴重後果的不確定因素。由於我國目前農業經濟比較薄弱,農業發展周期長、投資規模大、見效慢等特點,且農業發展受地域、氣候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農業經濟風險大,急需要一套成熟穩定的農業風險分擔製度做保障。目前我國農業風險管理體係基本是以政府與社會救濟為基礎,缺乏必要的風險分擔製度,不利於保障農業從業人員的收益,也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