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策略的思考
金融天地
作者:李林
摘要: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利差收窄,商業銀行盈利增長更需倚重中間業務收入的發展,而中間業務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麵臨著業務創新、轉型發展的壓力。本文通過總結當前中間業務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中收要實現產品、渠道、定價和風險監控等維度的全麵創新。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利差收窄,淨利息收入增速下降,商業銀行盈利更需倚重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而中間業務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也麵臨著實現業務創新和轉型發展的新挑戰。麵對新挑戰,更是迎接新機遇,商業銀行應乘勢而上,加快中收業務全麵創新,實現轉型發展。
一、推進產品綜合化
中間業務由於涉及範圍廣,業務種類多,通常需要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機構共同合作經營、資源共享。混業經營能發揮金融機構的集團效應,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從而有利於中間業務的品種創新。在我國的商業銀行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目前的業務,滿足不了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不同業務之間的合作層次也比較低,嚴格限製了深層次的業務合作,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創新。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金融體係將更多的轉向多樣化的金融市場,商業銀行也將更多的涉及部分證券、基金、保險業務,財務谘詢、並購重組業務等。國有大型銀行自身優勢明顯,應該積極拓展中間業務經營領域,利用好渠道及產品開發優勢,拓展市場需求量大的領域,如電子銀行、綜合融資、金融資產管理等新興及戰略業務。
二、加快營銷渠道多樣化
商業銀行要轉變傳統的銷售渠道方式,逐漸形成以“行銷”、“E銷”、“坐銷”作為主要的銷售渠道。“行銷”主要是在銀行營業網點,開發基礎性客戶。“坐銷”是通過櫃麵人員對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進行其他產品推銷,如信用卡開戶、基金份額申購、保險產品等。引導客戶資金逐漸流向中間業務產品。“E銷”是利用網絡科技和電子技術開發的銷售渠道,能降低銀行與客戶的交易成本,培養客戶在線辦理業務的意識。
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應用,為了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和客戶需求變化,商業銀行應當逐漸推廣使用手機銀行,並建好相關的配套軟件。手機銀行能夠有力地補充網上銀行的不足,使支付具備了隨時隨地的移動性能。每個手機銀行客戶端都相當於一個營業網點,可以在線辦理業務,不光代替了賬務交易基本功能,還衍生到一些其他金融綜合服務,如預約取現,在線繳費,金融產品買賣等等,這對於大成交量和經常使用的客戶來說將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銀行既壓縮了櫃麵低產值的賬務交易量,也隨著用戶交易的增加獲取了更多的傭金,而客戶也可以不用去銀行排隊,提升了客戶體驗。
三、完善差異化的定價體係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產品定價並不統一,根據行業法律法規,商業銀行結算業務實行政府指導價,而其他業務實行市場調節價,由商業銀行自主確定。結算類業務由於實行統一指導價,商業銀行在這類業務的定價上可突破性比較小,主要是針對於後一類自主定價類業務的定價。商業銀行應該在充分考慮自身情況,如市場定位、銀行特色、資產規模、客戶數量和發展戰略等因素,建立分層次、分類別的規範定價管理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