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大土地流轉力度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1 / 2)

加大土地流轉力度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產業經濟

作者:蘇偉華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然後簡單介紹了土地流轉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土地流轉;現代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前言

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通過土地流轉,能有效減少土地的棄耕拋荒,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產,進而增加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

一、土地流轉的重要性

農業集約經營的形成,就是依靠部分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集中到另一部分農民手裏。建設現代農業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土地流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土地流轉是現代農業的基礎之一。土地流轉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①減少土地的棄耕拋荒。因為個體農業效益普遍較低,近幾年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非農產業,很多農村都有土地棄耕拋荒現象的發生。因此,為減少土地棄耕拋荒,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將進行資金和技術投入以及開發經營的少數人集中起來,使土地的使用趨於合理,增加農民收入。②加快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和規模化。在現代市場競爭下,一家一戶、經營分散的傳統個體農戶往往處於劣勢,因為其生產方式較為落後,產品無法形成一定的規模。一部分農戶因不願或者無力耕種土地已轉向非農產業,而另一部分有技術、有意向發展農業的農業人才卻因缺乏耕地,難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或增加生產經營項目。土地流轉對農業生產規模經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可以組合和優化土地、技術、勞動力、信息、資金等農業生產要素,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產,進而增加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③市場決定土地使用權。關於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這一點,中央曾就土地二輪承包問題提出“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應當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轉機製,規範農業土地市場,保證土地流轉的規範和有序。

二、土地流轉的現狀

近年來,全國各地在土地流轉方麵積極進行一些有益的嚐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土地流轉,進一步加快推動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和規模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留守農民的“就地化”就業,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使土地的利用趨於合理,增加了農民收入。例如南安市向陽鄉海拔600多米,鮮有工業汙染,通過流轉土地1000多畝,將閑散荒置的土地盤活起來,種植原生態農作物,打造無公害高山蔬菜種植基地,以並此為依托,全力發展集種植和旅遊於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進一步彰顯區域農業特色。其中,在土地流轉中產生的具有一定規模、取得一定效益的示範點較多,僅慢山莊農場在向陽鄉,通過土地流轉,就已經發展形成650畝高山原生態蔬菜基地(包括蔬菜種植園、經濟作物園、芳香植物園),形成獨特的產業鏈模式,實現農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

三、存在問題

1.認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