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阪新村村民教育與收入調查分析(1 / 3)

阪新村村民教育與收入調查分析

文化經濟

作者:張帆

摘要:本文通過對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阪新村村民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情況、村民的教育理念等進行調查,通過對實地調查中所搜集的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和分析,以便得出阪新村教育與收入的現狀、問題和建議。調研主要圍繞村民家庭收入、教育費用支出及教育理念動態分析、探討如何調節家庭收入與教育支出間的關係,摸索建立適應新時期村民收入與教育費用支出間的合理調節。中國農村家庭在經濟上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學校收費製度的改革,教育費用與支付能力相脫節,必須尋求政策扶持,保障農村教育費用支出。目前教育成本增大、農民收入與城鎮職工收入差距較大,廣大中國農村教育基礎薄弱、文化理念陳舊,特別是在農村中因“因教返貧、因考返貧”而引發的社會問題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必將長時間存在於廣大的農村中。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進程加快,提高農村教學質量、村民文化素質已成必然態勢,如何合理引導村民重視教育投入,都將成為新時期農村城鎮化的關鍵點和難點。

關鍵詞: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教育支出;政策扶持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一、目前農村教育現狀

今年七月下旬,筆者來到了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的阪新鄉,進行千村調查活動。在當地村官的參與和協助下,筆者從村委會主任和村文書那裏得到了阪新村的大致情況。阪新村(經度24.77緯度117.65)目前有常住人口1976人,總戶數為428戶。其中男性村民1075人,占比54.41%;女性村民901人,占比45.59%。本村村民的主要就業情況為本地務農和外出從事製造與餐飲類工作,村民人均年純收入為0.583萬元,在長泰縣中處於中等水平。本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齊全,村內設有多個醫療診所和文化設施、儲蓄所、超市雜貨商店,道路鋪設、自來水和通信網絡也相對較為完善。但是,阪新村村民的教育程度相對偏低,與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協調。學曆結構為:小學(902人,45.65%)、初中(550人,27.83%)、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曆(461人,23.33%)和一定數量的文盲人口(63人,3.19%)。

此次下發進行調查的問卷中涉及家庭成員基本情況、就業經曆、健康和社會保障、子女教育、住戶家庭基本情況、2012年住戶家庭收支及資產情況等多個調查內容。在分發問卷並進行填寫指導,到最終問卷的回收和填寫情況(詳見入村問卷)的初步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都十分積極和認真地參與了這次的調查活動。由於一些村民,如:農忙時間閑暇不多、部分具體情況了解、文化水平較低、家中主要勞動力不在家、擔心信息泄露等客觀和主觀因素,一些村民並沒有將問卷中的全部數據都能得以提供。因此在對數據進行初步的篩選和分析後,筆者決定從村民填寫較為完整的家庭收入、文化水平和子女教育方麵入手。一方麵,這幾部分的數據較為完整,由此分析得出的結論也有較高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麵,筆者也在這幾部分的數據中發現了其反映的現象和問題,值得由此再進行探究。

此次分發的返鄉入戶問卷共有15份,隨機分發至了15個不同的家庭,參與填寫問卷的村民共有17人次,其中教育層次為小學的有2人(11.76%),初中有9人(52.94%),高中有1人(5.88%),中專3人(17.65%),大專1人(5.88%),大學本科1人(5.88%),基本反映了阪新村教育層次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的現象(小學和初中人數為11人,占比64.71)。於此同時,這15戶家庭中在有子女共計22人,其中學齡前幼兒園子女2人(9.09%),小學子女6人(27.27%),初中子女7人(31.82%),高中子女3人(13.64),高職、中專、大專和大學子女4人(18.18%)。

從入戶的走訪結果來看,雖然參與問卷調查的17人中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差異,但對子女的教育認識較為統一,15戶村民的17個的子女都正在或者已經接受了教育課程,對於正在接受幼兒園或者小學教育的子女家長也均表示,至少會讓子女完成初中的教育課程。首先,這反映出國家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已經得到村民的普遍熟知,國家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補貼和費用的減免也能在其中體現。其次,村民的教育理念隨著經濟的發展,也有相應的提高。其中上小學的6名村民子女的人均教育費用為1241.67元(最高為5000元,最低為200元),除去個別到外地私立學校就讀或其他情況外,教育費用基本在200元~600元間浮動;初中7人次的教育人均花費為2000元。對於這樣的費用,不少村民在接受調查時表示九年義務教育的費用支出相對較低,是可以接受和承擔的。因此,筆者認為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對於農村子女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教學是一項很有必要的舉措,能夠讓更多的學齡子女接受教育,降低文盲率。但是調查中也發現職校、中專、大專和大學的教育花費則較高,一般花費在5000元~10000元間,這對於人均純收入為5830元的阪新村家庭而言的確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因此在一戶開布料雜貨店中進行問卷調查時,女店主曾對調查員表示她準備讓她的女兒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就停止子女的繼續教育,原因即為高中和大學的學費花費太高,家庭收入無力承擔。這從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摘要中所提到的“中國農村家庭在經濟上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學校收費製度的改革,教育費用與支付能力相脫節。”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農村家庭的支付能力在麵對較高的高等教育費用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