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高校企業文化課程體係構建
文化經濟
作者:張天田
摘要:課程體係,即為課程設置及彼此間的分工、配合。課程體係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是形成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的關鍵所在。對於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來說,要完成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就應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適應的企業文化課程體係。基於此,文章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體係現狀做了簡要介紹,強調了構建企業文化課程體係的基本原則,並對如何構建該課程體係,提出了幾點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課程體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體係的構建,大體可分為兩大部分:1)開發、設置以及實施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2)應用型本科文化課程各大組成要素,以及相互之間的結構關係。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立足於其自身所處環境,課程模式應體現出多樣性、動態性之特征。並不是所有的應用型本科大學,都能適用於同一種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課程體係。本文將對應用型本科高校企業文化課程體係的若幹問題展開論述。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體係的現狀
(一)課程體係改革未獲得理論指導
在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理論研究時間還不長,課程理論還不夠完善。現有的課程理論研究多以重點或學術型本科教育為主,而有關地方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不多。因未做好充足的理論準備,地方院校在實際的課程設置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專科拓展或盲目攀高、跟風等教育現象,課程設置與學校及學生的生活不相符合,課程模式缺乏合理定位,無法發揮出應用性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優勢,使得人才培養日益趨同化。
(二)課程要素配比失衡
受“對口”教育思想的限製,應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容易忽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通識與專業教育課程要素,專業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內容之間嚴重失衡:對傳統經驗知識及專業技能過於重視,而忽略了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現代社會的人才需求;忽略了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則表現為:分科課程較多,綜合和交叉學科課程相對較少;講授傳統知識與必修課程多,而體現現代科技發展前沿以及選修課程較少,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
(三)課程模式學術化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麵,或多或少都會將理論知識,特別是陳述性知識作為教育重點,也就是太過於追求基礎課程的學術化。課程內容難度較高,甚至與實踐脫節,這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學術型與應用型本科教育間的根本區別,同時也忽略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大部分課程內容均是根據學科的邏輯結構來設定,對係統性知識過於關注,而未能將理論與實踐課程有效整合起來,使得本科學生的應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應用型本科企業文化課程體係的構建原則
(一)以工作要求為宗旨
應用型本科教育致力於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應充分考慮當地的人才需求,科學設置文化與實踐課程。應用型本科教學課程體係的構建,應將分析實際工作放在首位,要把工作分解為多個部分,並了解各項工作應具備的能力,在分解能力分解的前提下,合理把握能力與知識間的對應關係,科學歸類和整合課程內容,構建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導的教育課程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