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課程在大學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1 / 2)

微課程在大學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文化經濟

作者:陳海

摘要:微課程作為一種有別於傳統教學課件、設計、課例的教學資源,是一種特殊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授課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展開的教學活動過程的記錄。結合微課程和我市大學區教學中的特點,將微課程教學引入到大學區教學中,更加有效地發揮大學區學校之間的優質資源共享。

關鍵詞:微課程;大學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引言

古城西安,千載文脈悠悠,“重教勸學”的傳統延綿至今、深入人心,麵對基礎教育階段普遍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稀缺、教育發展不均衡等現實難題,為了實現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為宗旨的“大學區管理製”改革,在西安市4個主城區悄然展開,西安市大學區管理製改革著力推進學區各學校實現“九個統一”,即統一教學管理、統一共享設施、統一安排教師、統一課程資源、統一教學活動、統一組織備課、統一教師培訓、統一質量監測、統一評價激勵。“以‘九個統一’為工作內容和抓手,促進校際合作共生機製的形成”,由教育行政部門指定一所優質學校為學區長,吸納3-5所同類型、同層次的成員學校組建一個大學區。其目的是通過優質帶動,促進共同發展,擴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覆蓋麵和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微課程”概述

微課程的組成包含了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程”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鍾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鍾。因此,相對於傳統的40或45分鍾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教學內容較少:相對於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程”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程”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於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複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程”的內容更加精簡。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程”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非常適合於學生課後的自學與新課程的預習。微課程教學方式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授課教師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具有即時性。共同備課、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授課教師能更好地專心完成微課程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