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環境視域下中職會計案例教學模式探究
文化經濟
作者:羅素麗
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在中職教育發展麵臨重大機遇與挑戰的背景下,中職會計教學作為重要的培養基礎性會計人才搖籃,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中具備現實性和必要性;其次,文章分析了中職會計案例教學的特點;最後,將信息技術與中職會計案例融合在一起,探討了中職會計案例教學基本模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案例教學;中職會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引言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尤其是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之後,職業教育也在十八大改革春風沐浴下,取得了較大的進步。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在校生人數達到2933.83萬人;其中,中等職業院校在校生1960.19萬人,占到了高中階段教育的44.48%;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973.64萬人。“十一五”以來,職業院校累計為國家輸送了5000多萬合格畢業生,成為我國中高級技術人才的重要輸出基地。職業教育在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型城鎮化發展中作用日益凸顯,新時期職業教育質量也更為引人關注。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信息技術作為經濟發展產物也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依托通訊技術和傳播技術,將多媒體信息集成一體,從而使多媒體信息以直觀、新穎和充滿趣味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在為學生提供輕鬆教學環境和有力的知識傳播途徑的同時,有利於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然而,教學模式進步的同時,社會對“知識型”、“創新型”人才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因此,僅僅順應社會科技發展,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中遠遠不足,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也麵臨著較大的改革壓力,尤其是中職會計教學。作為培養基礎應用型會計人才基地,尋找信息技術環境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對於促進會計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方法的進一步豐富完善具備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案例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案例是以過去發生過的具體事物和現象為對象,通過對事物情景的再描述、再塑造讓人們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從而使人們在分析總結中提升自我認識能力和應用能力。案例教學,顧名思義,是通過某種方式將已發生的案例再呈現,讓學生在經驗總結中提升自我。從案例的陳述中,我們就可以領悟到案例教學的某些本質東西,即案例教學是主觀之於客觀的能動反映,是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選擇的真實的、能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內在聯係的典型故事,而這也正體現出案例教學的三個特點:即真實性、典型性和目的性。會計學科案例不僅具備一般案例的典型性、真實性和目的性,還具有實用性、參與性、趣味性和相關性。因為,會計學科案例教學為了讓學生在案例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的領悟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逐漸掌握會計原則、會計政策、會計方法和特點,所以,會計案例教學必須具備實用性和相關性。另外,由於會計學科本身較為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領悟和理解效率較低,因此,在選擇案例時,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選用趣味性的案例,讓學生參與其中,在切身領悟中逐漸掌握會計的精髓。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會計案例教學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中職會計案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那麼,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會計案例教學應該采用什麼樣的模式。本文結合會計教學中的某些知識點,簡要探討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會計案例合理的教學模式。一般來講,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會計案例教學主要包括兩大步驟,一是會計案例的編寫或選擇;二是案例教學的課堂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