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2 / 2)

一代文壇泰鬥、曠世謫仙李白就這樣抱著難以釋懷的憾恨和抑鬱沉溺於采石江中。江月詩酒,這些曾帶給李白藝術生命力的東西,如今卻吞沒了他的生命。數日後,他的屍體在采石江的下遊被發現,人們萬分地惋惜、哀慟,連素未謀麵的當塗縣令也慕名親自去祭拜一番。

李白生前曾留下遺願,死後葬於謝公山,但由於家人經濟拮據,所以未能如其願,隻是草草地將他葬於當塗縣西北的龍山。

李白死後,李陽冰果然不負他的請托,將他的詩文結集付梓出版,並題名為《太白草堂集》,李陽冰還親自作序,對李白的生平個性及際遇作了介紹。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見《李太白全集》的前身。

在李白死後四五十年後,他生前一位朋友範倫的兒子範傳正出任宣歙池等州的觀察使,他從小仰慕李白,所以常到龍山李白的墓前祭拜憑吊,還請了專人為李白守墓。範傳四處去尋訪李白的後人,好不容易才找到李白的兩位孫女,可她們早已嫁人,成為村婦。範傳見此情景,覺得實在對不住這位他仰慕已久的詩仙,便勸她們改嫁士族人家。李白的兩位孫女雖然嫁為村婦,但卻依舊溫婉謙和,有書香風範,她們對範傳說:“夫妻相合乃是緣分,我們安於目前的一切,多謝大人的關愛……先祖生前曾留有遺言要葬在謝公山,但因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完成他老人家的心願,這常令我們不安……望大人能代為遷葬,我們將感激不盡!”她們說著,早已嗚咽不已。

範傳聽後,甚為感動,當即應允了,將李白墓遷於謝公山。於是這位生時不如意的詩仙終於如願長眠於謝公山。

李白一生壯誌淩雲,卻曆經坎坷,蹉跎終老。他一身傲骨,誓不為權勢摧眉折腰,卻最終不得不在殘酷的現實麵前低頭。他曾執著無限的超越,執著永不平凡的存在,執著生命的永恒和完美,雖然這些執著的結果都以破滅告終,但執著本身也是一種精彩,它最終成就了李白的不朽。

後代文人騷客路過當塗,無不往李白墓憑吊,並且吟詩題壁,他們為李白的壯誌未酬而悲,他們為大鵬的折翼而慟,他的結局是淒涼的,但後世對他的吟誦卻與他的詩名一樣,永留人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渚蘋溪藻猶堪薦,大雅遺風已不聞。

——白居易《李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