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我們無時無刻都做著。有的人夢想變成超人,維護正
義與和平;有的人夢想成為醫生,懸壺濟世;有的人夢想當上
統治者,娛人孤樂;有的人夢想被選為領袖,強國富民;有的
人則夢想有朝一日蛻變成畫家、作家、思想家……。數不盡的
夢有寬泛和狹隘之別,我們需要的不是盲從、不是抵觸,而是
一顆能分類理義的心,以及一具正道的價值觀來引決夢的舍存。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提出“複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美
好目標,昭示著中華民族在不懈的探索中,找到了追求民族共
同價值的夢想,沉睡千年的東方雄獅已然覺醒。
無論個人、家庭,甚至一個國家,都脫離不了“發展”二
字。個人要發展,追求自己的“夢”,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家庭要發展,追求一家人的“夢”,來實現和諧的生活價值;
國家要發展,追求一國人民的“共同夢”,實現國家的偉大複興,
使人民生活朝著更幸福美滿的方向發展。
我的“發展”之夢,並非“小家”之夢,而是關乎全國十
幾億人切身利益的教育夢,是探求發展教育的改革之夢。
身為中學生的我,同接受過中國教育的其他人一樣,都深
-
深地經曆過這麼一段學習過程 上小學時,壞毛病纏身的問
題家庭的孩子比教風嚴謹的書香子弟更學而不進;高中時的最
後一年時,問題學生才漸悟漸明,重燃奮鬥的心焰。
經曆過這一過程的我們,可曾靜心細琢過其源頭所在?多
數的中國家長看到我的疑問後肯定會說“孩子不好好學習,不
懂事”,那是因為這句話幾乎變成了所有家長的口頭禪。而這
不過是最外層的裹衣,終沒有尋得最內的裏裳。這“裏裳”不
是其它,就是從未間斷地影響著每個人的自覺性。
我們也都明白,中國還處於建設發展的初級階段,人民受
教育的資源畢竟有限,不能滿足每一位國民的需要。從而,在
中華大地上就產生了“教育差距化”的現象。何謂“教育差距化”
呢?無外乎受製於金錢的多少、生活環境的好壞,才使得人人
想用教育來改變自己、更新觀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進而對後
-
代的影響也就大相徑庭 即形成“教育差距”。
麵對教育差距化,令原本貧富不均的不公平的社會變得更
加不公平,使百姓受教育的權利無法長期落實。要想解決這一
根本性問題,首先要明白是什麼導致“教育差距化”。僅僅是
財富和環境的差異就能左右結果嗎?其不然,財富和環境這兩
個因素是嚴重影響教育程度的途徑,而真正被體現出來的形式
便是高考。自古以來,讀書人都在為“科舉”奔波;從古至今,
讀書人沒有不在為取得“國家承認”而辛勞半生。換言之,應
試教育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高考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然而,
這也隻局限於一個人。為了“一個人”的生活變得富裕,為了“一
個人”的命運瞬時改變,其底下攢著多少人的淚水與汗水啊!
當我們在抱怨應試教育落後的時候,當我們在批罵應試教
育的弊病的時候,是否有想過一旦取消應試,取消從小學到高
中這金字塔般的等級化的教學體係,該用何種製度取而代之?
這種製度能否適應目前國內生產力的要求和順應世界發展的潮
流呢?學過曆史的人能清醒地認識到,古往今來,凡欲推翻當
時落後的舊製度,就必須要事先思索出一種理論上更先進、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