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粗糙與精致的距離(1 / 2)

-《立春》影片賞析

《立春》由被譽為“中國第一攝影師”的第五代導演顧長

衛執導,是一部借懷才不遇的小城市裏的藝術追夢人執著追求

藝術夢想而謳歌韌性常備的追求精神的慰藉片,也是一部寫因

藝術夢想而引發的一係列暗鬥故事的現實片。

巧妙的拍攝技巧的開頭猶如精巧的文章開篇,是主導整部

電影的方向。本片開頭被導演安排為空降鏡頭,其中在拍攝上

空的鏡頭時穿插敘述性旁白以帶給受眾身臨其境的妙感,而拍

攝的鏡頭緩緩地自上而下地降下來時落到騎自行車的人群,逐

漸“騎”出主演之一的周瑜(吳國華飾)停在正廣而播出王彩

玲(蔣雯麗飾)的得意之曲《慕春》的演唱的廣播下,為下片

周瑜追王彩玲的傾慕行為的鏡頭做鋪墊,喻示不久出現的鏡頭

為追求愛情的情節。

在周瑜路過廣播架而聆聽王彩玲的悠揚的歌聲的鏡頭與即

將放出的周瑜追求王彩玲的鏡頭之間插了周瑜的發小黃四寶(李

光潔飾)為圓“上中國美術學院”的藝術深造的夢想而同母親

意見不合引發的對峙鏡頭-黃四寶對周瑜的回答為“我媽就

是個潑婦。我在畫自己的人體時,她就闖進來了”的一語隱喻

藝術與生活在不協調時的共存之艱險。同時,本片拍攝了黃四

寶兩度考中國美院的趕火車的鏡頭-第一次為周瑜送黃四寶,

而第二次為王彩玲陪同黃四寶。這兩個鏡頭的不同之處在於第

一次表現身為黃四寶發小的周瑜對黃四寶的友情寄托,而第二

次表現暗戀黃四寶的音樂教師王彩玲對黃四寶的濃烈的愛情。

本片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視聽語言的精巧安排。如片中拍攝

到黃四寶看到別人因打工謀生而遠離小城市時感歎的“我隻要

看見有人離開這個城市,甭管去哪兒,都很高興”表現一位藝

術追夢人的黃四寶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傷。又如王彩玲教周瑜

唱歌時,王彩玲的唱詞兒為“……為何對我這樣殘酷無情”也

表現出藝術追夢人對懷才不遇的感歎,還表現這類人對命運不

公的無聲控訴、對社會不平的微不足道的反抗。

-

諸如此類的視聽語言在本片出現的頻率很高 不僅上述

兩例,還有更多。當黃四寶在兩度未考上美院後,他選擇外出

-

打工 為抗爭不公的命運而竭力掙脫“小城市”的束縛。周

瑜發現後,他拿著黃四寶為藝術而畫王彩玲後身的美術作品,

對王彩玲說:“黃四寶走了。去深圳了。他把一個東西留在我

這兒。”此句表達周瑜盡朋友之誼而做出朋友之事,也表現一

個所謂“正常”的小城市的人對高尚的藝術追求的追夢者放棄

-

夢想而去大城市打工的真麵目 僅為逃離貧苦而披上“追夢”

的外衣的虛偽的又一謊言之悲-因私欲而不分青紅皂白的“是

非模糊”的小城市的人掩飾真實的特征。接著,在周瑜誤以為

黃四寶為其情敵、周瑜見黃四寶出城打拚後,周瑜借黃四寶的

藝術作品而違心地詐騙黃母的財物,從而獻佛於傾慕良久的暗

戀對象王彩玲,並強勢地提出“跟我過”。王彩玲決然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