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白色的精靈(1 / 3)

白色的精靈在人們物質生活資料極大豐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有人說,是不起眼的鹽巴成就了人類文明,有多少人會相信!鹽這種白色的精靈究竟與人類文明演進、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不同地域的民情風俗有什麼樣的聯係呢?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曆史發展演進中,人們對鹽這種物質資源的認識、利用與開發直接影響到人類自身體製的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醫學家告訴我們,鹽,是維持人體及其他生命體內部機能正常運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早期人類得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化學家告訴我們,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NaCl),氯元素大部分存在於物質細胞液內,具有維持生命體內酸堿平衡和滲透壓平衡的作用;而鈉則存在於體液及軟組織之中,參與人體內水分的代謝,對肌肉的興奮、心髒的活動起著主要調節作用。曆史學家告訴我們,鹽是人類史前文明產生的“催產婆”,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助推器”。鹽從古至今,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是人類進化以及創造各種絢麗多彩、形態各異文明的源泉。

其實,在現代人看來很不起眼的鹽,種類非常多。從鹽的結構來看,可分為單鹽和合鹽,單鹽又分為正鹽、酸式鹽、堿式鹽,合鹽分為複鹽、錯鹽和絡鹽。從鹽鹵資源的來源看,有產生於海水的海鹽,有產生於內陸湖泊的湖鹽或池鹽,有用鑽鑿方式提鹵煎製的井鹽。從鹽的加工程度看,可以分為原鹽(粗鹽)、洗滌鹽、再製鹽(精鹽)。原鹽是從海水、湖水、鹽井鹵水直接製得的食鹽晶體,除氯化鈉外,還含有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鈣、硫酸鈉等雜質和一定量的水分,質量較低,所以有苦味;洗滌鹽是以原鹽(主要是海鹽)用飽和鹽水洗滌的產品;再製鹽(精鹽)是把原鹽溶解,製成飽和溶液,經除雜處理後,再蒸發,這樣製得的再製鹽的雜質少,質量較高,晶粒呈粉狀,色澤潔白,多作為人們飲食烹調之用。另外,還有人工加碘的再製鹽,專為一些缺碘的邊遠地方民眾作飲食之用。從鹽的用途來看,又可以分為食用鹽、工業用鹽、畜牧用鹽和魚鹽等等。鹽的晶體雖小,但用途廣泛,自古以來都關係到國計民生。時至今日,鹽仍然居五大基本工業原料(鹽、鐵、石油、石灰石、硫黃)之首,素有“化工之母”的美稱,它的生產工藝、產量、使用方式、消費數量,反映著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發展水平。

中國有著豐富的鹽鹵資源和悠久的鹽業生產曆史,據中國鹽業協會的相關報道,其產量已經超過800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在數量龐大的鹽產品中,用於人們食用的隻占16%,其他84%主要用於工業、農牧漁業、交通、國防、科技等方麵。據統計,目前鹽的用途已達1.5萬種左右,在現代人的社會生產生活中鹽有著廣泛的用途。

但在作為資源加以開發利用以前,鹽的用途主要是作為調味而食用。遠古人類對於鹽分需求是通過非常原始和本能的途徑與方式來滿足的,即通過食用動植物來攝取,或尋求自然鹽泉來補充鹽分。人們對鹽的認識、利用以及工業性開采經曆了漫長的曆史過程。從維係自身體質需要而產生尋找含鹽分高的動植物的本能,到對自然鹽泉的群體利用,再到進行資源性開發和鹽鹵綜合利用,構成了人類利用鹽資源構建美好生活的曆史長卷。因而在漫長的鹽資源性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廣大鹽產區,雖然鹽的種類有所不同,但都存在著鹽的生產、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長年累月便逐步衍生了以鹽為中心的民風民俗,積澱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鹽文化。

迄今為止的考古學成果告訴人們,大約距今三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史前人類。這些人類的祖先在同險惡的大自然和凶猛的獸類進行生存競爭中,不斷地適應和改造著自然,也不斷地改造著自身。史前人類過著居岩處穴的原始采集生活,尚未萌發尋找食鹽的意識,維持生命所需的鹽分,是憑借其本能,通過攝取含鹽分豐富的動植物而獲得的。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考察發現,人類最早是何時開始有意識食用鹽的,迄今尚未有史籍記載,也沒有考古資料能夠確切說明。然而我們可以想見,正如火的使用一樣,鹽的發現和食用,同樣經曆了相當漫長的歲月。當古代先民處於“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禮記·禮運》)的蒙昧時代,尚不知何為鹹味,亦不知鹽為何物。後世人們在祭祀用的肉湯中不加鹽,即所謂“大羹不致”,以表示對古禮的遵循。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中對這種古禮也作了記載。“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典籍的這些記載,都可視為古代先民原本不知鹽、不識鹽的佐證。因而可以推論,古代先民確實曾經曆過一個不知食用鹽的漫長的曆史時期。

不難想象,人類飲食文化開始於品嚐萬物,在大自然賜予人類的萬物中,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都是通過曆代先民親口品嚐積累,才獲得食用經驗的。中國古代神話神農嚐百草的傳說,就是對這樣一個漫長曆史時代的理想化和具體化。正如古代先民無數次地大膽品嚐,才構築起了人類飲食文化進步的階梯一樣,遠古先民經過無數次隨機性地品嚐海水、鹹湖水、泉水、岩鹽、土鹽等,嚐到了鹹味的香美,並將自然生成的鹽添加到食物中去,發現有些食物帶有鹹味比本味要香,經過嚐試以後,就逐漸用鹽作調味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