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華夏神州大小寒,不吃餃子不過年。
幸福填得心裏滿,親情撐起肚皮圓。
佳節憑將吉祥送,曆史借把文化傳。
天下美食成千萬,唯獨餃子最內涵。
說的便是:天下食品當中,最有內涵的,當屬餃子。小小的餃子,雖外表樸素,其貌不揚,但卻內有乾坤,包羅萬象。不僅如此,這食品更蘊涵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包含了親人的親情與祝福,承載了人們美好的期望。在這一點上,其他任何食品,無論多麼精致,多麼美味,都無法與餃子相提並論。因此,說餃子是最有內涵的食品,正是恰如其分。
張渝愛吃餃子,逢年過節,固然必吃無疑,就是平時,也會時不時吃上一頓。張渝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因此,他吃過的餃子可謂數不勝數。這當中,最有內涵的,又當屬2000年元旦前夜的那頓世紀夜、千禧夜餃子。那時,他正在三思大學讀大四,正在緊張複習功課,準備考研。直到今天,他還是經常懷念那餃子,還經常想起那晚、那人、那事。
故事,便從三思大學說起——
三思大學是一所百年古校。一個世紀的歲月裏,這所學府耕耘播種,春華秋實,輩出了數不勝數的科技與人文英才;潛心探索,孜孜研究,結出了豐碩璀璨的思想與學術果實;風雨滄桑,起落浮沉,更是澱出了廣博深厚的精神與文化底蘊;這些不必多說,單說三思這個校名,竟也有極豐富的內涵。其中的兩個含義,是高中班主任劉老師告訴張渝的。那天,是填報高考誌願的日子。
那是1996年的一個春天。教室裏麵,劉老師端坐在一張凳子上,正在與班裏的前三名談話,指導他們填報誌願。“錢三強”同學則畢恭畢敬,看著劉老師,聆聽著他的垂訓。
忽然,張渝出現在了旁邊,問道:“劉老師,三思大學的校名是什麼意思呀?”
劉老師扭過頭,瞄了張渝一眼,說道:“三思,是英文單詞science的音譯詞。science,科學,也有理科的意思,就是說,三思大學是一所理科大學。”
“一流的理科大學。”劉老師提高了聲音,以示強調。接著,他的目光從眼鏡上方射出去,上上下下,打量了張渝一番,好像忽然不認識了他的這個學生一樣,並狐疑地問道:“怎麼?你也想報三思大學?”
張渝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莫名地,綽號“劉姥姥”的劉老師忽然像進了大觀園,看到什麼新鮮東西一樣,驚詫了,他轉過身,驚疑地高聲說道:“是嗎?那你可得三思而後行啊。要不的話,那你恐怕隻能單思——單相思了。”“錢三強”哈哈地笑了起來,顯然,他們認為劉姥姥的話很幽默。
那天,春光明媚,是一個豔陽天。但張渝感受到的,可不是那麼一個好天氣。劉姥姥的目光,沒有經過鏡片的過濾,那麼強烈,好似兩道強烈閃電,沒有經過大氣層的減衰,灼傷了他的眼睛;而劉姥姥的聲音,分貝如此之高,好似一聲聲炸雷,耳畔轟響,震傷了他的耳膜;而“錢三強”的笑聲,又好似是陣陣冷雨,盆傾瓢潑,那麼沁人心脾,澆了他一個透心涼。按說,在這光、聲、雨三重刺激之下,張渝應該清醒過來才是。但經受了這道道電閃,聲聲春雷,以及貴如油的春雨之後,這個成績一直遊蕩在四到十名之間,從未進過前三的半截子學生,卻不禁生氣勃勃了。一怒之下,不顧勸阻,這家夥就衝動地報上了三思大學,相當地不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