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隊長(二)(1 / 1)

一股淼大的激流從半岩上的獅子洞飛迸出來,在懸崖峭壁上撒開一條銀白色的飛瀑,向岩下的臥龍潭衝去,激起沸騰的浪花。然後,彙聚於臥龍潭的溪水,漫過崎嶇的亂石,在峽穀奔騰300餘公尺過後,向黑沉沉的懸崖撲去,帶著濃霧和驚天動地的巨響,一頭紮進地下暗河。在暗河中奔騰2公裏後,從岩石之間冒了出來,流進坦蕩如砥的白楊壩。

300餘公尺長的峽穀末端,就是柿子坪生產隊,峽穀中的溪水,正好比柿子坪低70餘公尺而白白流走。如果把溪水抬高70餘公尺,一向受幹旱威脅的柿子坪就是一片旱澇保收的寶地。田澤均數次到獅子洞遊玩,曾對流淌於峽穀中的溪水產生過美好的聯想。當他被選為生產隊長後,萌發了讓獅子洞的水流進柿子坪的遐想。舊曆臘月十五,雪後初晴,屋簷上懸掛的冰棱在冬陽的照射下閃耀著琳琅的寒光,為風雪彌漫之後的柿子坪平添了幾分暖氣。田澤均帶著生產隊幹部,一路穿崖附壁到達獅子洞下的臥龍潭畔,對著壯麗的山景,開了一個決定柿子坪未來的會議。會議的中心是在峽穀右邊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一條堰溝,把水引向柿子坪,在水源的保障之下,把能變成水田的旱地都開拓為水田,已有水田和新開的水田加起來,將占全隊耕地總麵積的70%。這樣一來,山裏人就要過上平壩人一年四季吃白米幹飯的好日子。

對於在崖上打堰溝之事,幹部們也曾無數次做過關於“水”的夢,而今田知靑要出手,都喜樂在心。可是,生產隊這麼窮,炸藥、雷管、水泥……怎麼解決,大家都有些犯難,紛紛表達對此的焦慮。田澤均吸了一口貧協主席遞過來的葉子煙,幹咳幾聲,胸有成竹地說道,關於這些,我事前已有考慮,我給家裏寫了信,說要借個千把兩千塊錢修堰溝,等渠水通到柿子坪,糧食豐收了,再還父母大人不遲。他們不但同意了,以後還要來柿子坪實地考察,為我們出謀劃策。原來,父母接到他的來信,知道兒子憑他的本事當上生產隊長,都高興得一夜未能入眠,商量著如何去支持兒子改變生產隊的麵貌的壯舉,這也是對華鎣山人民的支持。第二天母親就寫了回信,祝賀他一舉成功,為重慶知青爭口氣,最後寫上“鼎力支持,共襄勝舉”八個楷體字。

春節剛過,柿子坪沉浸在節日般的歡樂中。地壩中央,11個手拿生產工具和吊索的青壯男丁站成一排,聆聽生產隊長田澤均講話。這時的田澤均,仿佛是當年的遊擊隊長,正在向自己的戰友下達作戰命令,簡短而有力的話語,鏗鏘有力,振奮人心。

出發!

這時,地壩上響起歡呼聲,兩個老太婆點起香火,向山口方向跪拜,求山神保佑孩子們。此情此景,在出征隊員的心中掀起陣陣波瀾,田澤均的視線已經模糊了。

一行人到達臥龍潭畔。

田澤均用麵盆舀了一盆水,以潭水水麵為基準,把一個木碗放入盆中,適當摻上水,然後高低左右移動麵盆,終於把麵盆放平。然後,用一根竹管擱在麵盆上,用單眼往懸崖的盡頭看,當他認定麵盆以下2公尺的位置後,用手示意上下移動以確定準確位置,那人用鏨子在定位處打出記號,挖渠的走向線便確定了。田澤均叫一個青壯拿著麻繩攀上懸崖,按照他的指示在石稜上、雜樹上延伸麻繩,直至延伸到鏨子開鑿的地方。這套“土水準儀”是田澤均想出來的,今天一試果然靈驗。這就是說,水渠末端比首端低2公尺,水渠通水後,渠水就能從高到低流過去。

以麻繩的走向為基線,一場從未有過的戰鬥開始了。突出的石稜上、岩生植物上,凡是能承載人體重力的地方,都係繩索於其上,青壯們依托繩索,或懸空、或附壁,以不同的姿勢組成一幅世界絕無僅有的人體壁畫!田澤均想,如果有人拍攝用來參展,一定會得個什麼創作獎。

6把二錘、6根鋼釺,12個人分成6組,每組2人,負責掌鋼釺和打二錘。這種勞動,是一種頗有韻律的重體力勞動,通過勞動號子助興,把丹田之氣運動到雙臂上,在一瞬間產生強大的爆發力,推動鋼釺向岩石深度插入。宛轉而充滿力度的勞動號子在懸崖上響起,響徹天宇,撼動峽穀——

清早起來去過河喲,鑰匙落在跳蹬腳嗬——嗨!

哥下河去撿到起喲,幺妹來了好摸腳嗬——嗨!

不怕石頭硬如鐵喲,堅決把它打下來嗬——嗨!

全身力氣使出來喲,打石如打蔣匪幫嗬——嗨!

隨著“嗨”的一聲呼叫,二錘猛力砸在鋼釺上,閃出暗紅的火星。掌鋼釺的田澤均側目一望,懸崖上火星閃閃,這是力的音樂釋放出的火花。他知道懸崖作業的艱巨,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作好了物質準備,他提出打水渠的人,每天工分20分、生產隊補助包穀1斤的建議,在社員大會上得到全體社員的同意。散會了,他還把參加打水渠人的家屬留下來開小會,要求她們盡最大努力照顧好出征親人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