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多病提前退休,按勞動管理政策,她兒子可以頂替她的工作。這樣,林木森辦了頂替他母親的手續,被安排到西區公園綠化隊當工人。
山上的人到了重慶大碼頭,靠操嘴皮肯定不行了,但林木森拿一天不操就覺得日子不好混。經他細心觀察,終於找到了別人望而卻步的操法—操體力。原來,綠化隊的工人,在大城市生活慣了,沒有什麼體力,要勞動一天才能完成綠化隊規定的打7個植樹穴的任務,每個植樹穴長、寬、深0.6×0.6×0.7米,全部按打了記號的地方挖穴。挖土、取土很費勁,如果遇到石頭,那就更費勁,一天累下來腰都不想伸,話也不想說。林木森到郊外鐵匠鋪,按他的要求打了一把開山鋤,這種鋤頭寬3寸,長一尺五寸,最大的特點是鋤腦殼有三斤重,因為鋤頭重又增大了壓強,鋤頭入土不費力,半天就可挖7個。但他不想把一天的活路當半天做,而是多次停工歇氣,到處遊轉看熱鬧。以前,進公園要買門票,而今在公園悠哉遊哉隨便閑逛,好安逸。上午,他挖6個,下午,再幹上兩小時挖3個,超出任務兩個提前收工,天天如此。汽車拉來大苗定植,要把大苗一根一根的運到植樹穴旁擺起。這種長7米的楠木大苗,樹籠上保存的泥巴至少有60斤,需要兩個人才抬得動。而林木森隻是一個人扛,閃悠閃悠的扛到植樹穴邊,也不像別人那樣氣喘不贏。這樣一來,他評上綠化隊先進,此後每年保持先進記錄。評上先進,自然有人給他紮起,他也經常幫人打植樹穴、運樹。昔日在林場,費了那麼大勁,哪個表揚過,而今勞動輕鬆,年年評上先進,大城市與鄉碼頭就是不一樣。
幹的時間長了,他也感覺單調起來,以前在大山上,見到的是“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多麼舒心,而今看到的,都是公園裏熟悉的景物,更莫休想白雲。當他終於發現市、縣出現了房地產開發商,在大搞基礎設施和大修工廠宿舍的同時,都需要按設計標準進行綠化,而樹苗、花木完全供不應求,他決心改行辦苗圃。
林木森考察了重慶臨近縣的一些社隊,發現因“打工潮”引起大片土地摞荒,以較低的價格租了20畝地,把謝小花和兒子、女兒喊出來幫忙。經過5年的奮鬥,樹苗賣到好幾個縣。10年過後,成林的香樟、楠木、小葉榕、雪鬆、三尖杉、銀杏等大樹苗,在起重機巨臂的牽引之下搬上汽車,一棵大樹苗就是好幾千元。林木森幹脆在苗圃建了別墅,引進定植古樹的項目,又買了小汽車,真正的操出了格式,而用不著幹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