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中,伏蔚和她的一個球伴被作為“特殊人才”,落戶到縣城近郊的二溪社辦林場。這個社辦林場的知青,都是“半球半農”、“半文半農”之輩,隻要縣上有球賽或文藝演出,就把他(她)們通知去充當重要角色。
大專院校恢複招生以來,伏蔚年年不被推薦,她以為是自己“表現”不夠,沒當一回事。直至1978年大專院校招生恢複文化考試後,她才經過很多周折考入成都體育學院。然而直至她畢業後分配到重慶工業學院當體育教師多年,也不明白當初上大學為何那麼難?
……
1973年8月某日,一輛載著重慶知青的解放牌貨車在縣政府院壩停了下來,一個知青率先空手跳下汽車,剛一站穩,車箱裏飛出一個背包,在空中打著旋兒,那女知青猛力彈跳起來,伸出右手勾住,幹淨利落,姿態優美。這接“球”的是伏蔚,拋“球”的是她的同學劉霞。
伏蔚落戶二溪社辦林場,是縣體委主任魯世傑極力遊說的結果。原來,這個縣的縣革委沈主任曾在賀龍部籃球隊服過役,轉業到地方仍酷愛籃球。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中,他動起了組建縣女子籃球隊的心思。當時,隻有省一級才有專業女子籃球隊,縣一級沒有女子打籃球的。如果本縣有一支女子籃球隊,在全地區乃至全省都是獨樹一幟,引人注目。魯世傑正是根據他的主意到重慶開展工作的。他通過在重慶教育局的同學掌握了這方麵的信息,再通過有關學校弄清女籃隊員的家庭住址,已招到4個女生。當他打聽到8中的伏蔚還未下鄉,就直接帶上禮物到了她家裏,表明自己身份,受到伏蔚父母熱情接待,他以職業的眼光,第一眼就看上了伏蔚。他和她麵對麵坐著,以一個部門領導和長者的資格,口若懸河地拋出迷人的傳說——
小伏同學,看過中國名著《紅岩》吧?對頭,這部小說你們中學生都差不多看過。華鎣山遊擊隊長“雙槍老太婆”是哪裏人?華鎣山溪囗鎮人,原型人物是會使雙槍的陳聯詩、鄧惠中!重慶工運書記許雲峰的原型人物許建業,他家的磚房子就是二溪社隊林場場部。他們在群眾的支持和掩護下,頻頻出擊,威震敵膽,以血肉之軀建立起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迎來了解放大軍勝利入川。至今,許多部門領導幹部,都是華鎣山的遊擊隊員,老區的革命傳統直接傳了下來!我們縣好耍的地方也很多,到處青山綠水,禾苗蔥綠。比如大洪湖,就是你們重慶58年在青煙洞攔壩修大洪河水電站,河水倒灌成了人工湖。這人工湖蓄水3億多立方米,萬頃波光如煙似霞,湖水映出迭翠的青山,碧波托起遠去的帆影,雙漿揚起粼粼的漣漪,漁歌伴著悠悠的雁群。晚霞中,天地間呈現出一片立體的紅色蒼茫,一片原始的紅色空曠,一片瞬息萬變的“海市蜃樓”,一片火一樣的生命奇觀。就說集中知青精英的二溪社辦林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