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難點分析與說明
標準成本及其分類
標準成本是通過精確的調查、分析與技術測定而製定的,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種預計成本。
標準成本按其製定所依據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分為理想標準成本和正常標準成本。理想標準成本是指在最優的生產條件下,利用現有的規模和設備能夠達到的最低成本;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條件下,根據下期一般應該發生的生產要素消耗量、預計價格和預計生產經營能力利用程度製定出來的標準成本。正常的標準成本具有客觀性、科學性、現實性、激勵性、穩定性等特點。
標準成本按其適用期分為現行標準成本和基本標準成本。現行標準成本是指根據其適用期間應該發生的價格、效率和生產經營能力利用程度等預計的標準成本。基本標準成本是指一經製定,隻要生產的基本條件無重大變化,就不予變動的一種標準成本。
例:企業可以將理想的標準成本作為考核依據。
解析:製定理想標準成本的依據,是理論上的業績標準,生產要素的理想價格和可能實現的最高生產經營能力利用水平,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毫無技術浪費時生產要索消耗量,最熟練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廢品損失和停工時間等條件下可能實現的最優業績。因其提出的要求太高,不能作為考核的依據。
標準成本的製定
製定標準成本,通常先確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其次確定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最後確定學位產品的標準成本。在製定時,需要先確定每一個成本項目的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然後將兩者相乘即可得成本標準。用量標準包括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單位產品直接人工工時等;價格標準包括原材料單價、小時工資率、小時製造費用分配率等。
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
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直接材料的標準消耗量×直接材料的價格標準。
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
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單位產品的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
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分為變動製造費用標準成本
和固定製造費用標準成本兩部分。
變動製造費用標準成本
變動製造費騰準分配率
變動製造費用÷單位產品直接每小時變動製造費用
標準成本—人工的標準工時的標準分配率
固定製造費用標準成本固定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預算總額標準分配率(直接人工標準總工時固定製造費用÷單位產品直接每小時固定製造費用)
標準成本一人工標準工時×的標準分配率將以上確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按產品加以彙總,即可確定相關產品的完整的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的賬務處理在采用標準成本法的企業中,一般加設有關成本差異科目。這些成本差異科目的借方登記超支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和差異轉出額。
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耗費差異÷能量差異固定製造費-固定製造費固定製造費用耗費差異“用實際數÷用預算數固定製造費固定製造費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用預算數—用標準成本三因索分析法下:
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耗費差異÷閑置能量差異效率差異耗費差異同上。
固定製造費生產實際、固定製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能量—工時×用標準分配率固定製造費用實際實際產量、固定製造費用日效率差異工時—標準工時。
標準分配率力
月發生的各種成本差異進行處理,可以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和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其中,結轉本期損益法是在會計期末將所有差異轉入本年“利潤”賬戶,或者先將差異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再隨同已銷產品的標準成本一起轉至本年“利潤”賬戶;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是在會計期末將成本差異按比例分配至已銷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
例:成本差異期末結轉時的賬務處理可以按
A.結轉本期損益法B.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C.直接處理法D.分攤處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