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難點分析與說明

責任單位按其責任和控製範圍的大小,可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

成本中心

一個責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者不考核其收入,而著重考核其所發生的成本和費用,這類中心稱為成本中心。它有兩種類型,即標準成本中心和費用中心。

一般來說,標準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是既定產品質量和數量條件下的標準成本;對於費用中心的成本控製業績,一般使用費用預算來評價。

責任成本是以具體的責任單位(部門、單位或個人)為對象,以其承擔的責任為範圍所歸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責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計算責任成本的關鍵,是判別每一項成本費用的責任歸屬。

注意區別可控成本與直接成本、變動成本,掌握成本費用支出的責任歸屬原則,以及製造費用的歸屬和分攤方法。

責任成本計算、變動(邊際)成本計算和製造成本計算,是三種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它們的主要區別是:核算的目的不同:計算產品的完全成本是為了按會計準則確定存貨成本和期間損益;計算產品的變動成本是為了經營決策;計算責任成本是為了評價成本控製業績。成本計算對象不同:變動成本計算和製造成本計算以產品為成本計算的對象;責任成本以責任中心為成本計算的對象。成本的範圍不同:製造成本計算的範圍是全部製造成本;變動成本計算的範圍是變動成本;責任成本計算的範圍是各責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共同費用在成本對象間分攤的原則不同:製造成本計算按受益原則歸集和分攤費用;誰受益誰承擔,要分攤全部的間接製造費用;變動成本計算隻分攤變動成本,不分攤固定成本;責任成本法按可控原則把成本歸屬於不同責任中心,誰能控製誰負責,可控的變動間接費用與可控的固定間接費用均需分配給責任中心。

利潤中心

利潤中心能同時控製生產和銷售,既要對成本負責又要對收入負責,但沒有責任或權力決定該中心資產投資的水平。它有兩種類型,即自然的利潤中心和人為的利潤中心。

對於利潤中心進行考核的指標主要是利潤,但仍然需要一些非貨幣的衡量方法作為補充,包括生產率、市場地位、產品質量、職工態度、社會責任、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平衡等。

在評價利潤中心的業績時,可以采用4種概念:邊際貢獻、可控邊際貢獻、部門邊際貢獻和稅前部門利潤。

可以考慮的內部轉移價格有四種:市場價格、以市場為基礎的協商價格、變動成本加固定費轉移價格、全部成本轉移價格。

投資中心

投資中心經理所擁有的自主權不僅包括製定價格、確定產品和生產方法等短期經營決策權,而且還包括投資規模和投資類型等投資決策權。

評價投資中心業績的指標通常有以下三種選擇:投資報酬率、剩餘收益、現金回收率。

例:某公司某部門的有關數據如下:

部門銷售收入

150000

部門變動成本和變動銷售費用

100000

部門可控固定間接費用

8000

部門不可控固定間接費用

12000

分配的公司管理費用

10000

公司要求的最低報酬率為15%,該公司資產總額為100萬元,該部門占用的資產額為總資產的10%,現在該部門的經理麵臨著一個投資報酬率為18%的投資機會,投資額為5000元。

現就以下問題請你作出解答:如果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考慮,這項投資應否接受?為什麼?

如果站在部門的角度來考慮,這項投資應否接受?為什麼?答案:?

且可得到5000×18÷:900元的部門邊際貢獻對整個企業是有利的,應該接受。

不接受此項投資時

部門邊際貢獻為:

150000-100000-8000-12000

業績評價

部門投資報酬率÷30000÷100000

若接受此項投資,則部門投資報酬率

30000÷5000×18÷=100000+5000

所以,若接受這項投資會使該部門的投資報酬率由30%降低到,故不應接受。

部門業績的考核

良好的控製報告應滿足以下要求:報告的內容應與其責任範圍一致,報告的信息要適合使用人的需要,報告的時間要符合控製的要求,報告的列示要簡明、清晰、實用。

糾正偏差是成本控製係統的目的,是各責任中心主管人員的主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