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搭好衣服,別亂穿衣(1 / 2)

身體語言是由人的四肢運動引起的,可以傳遞出許多的信息。比如,目光接觸,表示願意與人進行溝通;小心地坐在椅子邊上,表示有點焦慮和緊張;緊靠坐椅、雙臂交叉,表示不願意再繼續討論下去了;在人群中腳尖朝向誰,往往暗示對誰感興趣,等等。

服裝是一種語言。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文化符號中,如果你願意去深想和闡釋,都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僧侶們之所以會選擇穿袈裟,不僅僅是為了突出信仰,最重要的其實是每時每刻對自己宗教身份的一種提醒。

在三百六十行中,真正數得出名來的像樣的行業中,幾乎都有自己專門的服裝。各行各業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是有講究的。除了行業標誌性的服裝以外,學生有校服,學生雖然還沒有“入行”或擁有某個專業,但他們也願意標明自己的身份。

正如交通有紅綠燈、投降有白旗一樣,服裝有其明顯的符號化功能。軍人穿軍裝並不僅僅是為了打仗。穿軍裝,穿出颯爽英姿是軍人的風範和驕傲。

雄壯之師、威武之師是靠水滴石穿的努力得來的。據說,如果你留心,在北京街頭,你還會看到一些值勤者,專門糾察軍人的風度儀表。中國軍人,這個稱號,因此也變得神聖起來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抹掉行業標誌和富有文化宣言性的部分,大家都穿普通的衣服,結果會怎樣呢?

從禮儀的角度看,著裝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穿衣,它是著裝人基於自身的閱曆修養、審美情趣、身材特點,根據不同的時間、場合、目的,力所能及地對所穿的服裝進行精心的選擇、搭配和組合。

在各種正式場合,注重個人著裝的人能體現儀表美,增加交際魅力,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願意與其深入交往。同時,注意著裝也是每個事業成功者的基本素養。

在參加一項活動時,穿什麼、怎麼穿、在什麼情境下穿,會體現出一個人對這個事件的態度,同時也昭示著你的心情、重視程度、讚成還是反對乃至有保留的讚成和有讚成的保留。

服飾是一門藝術,它所傳達的情感與信息是獨特的。穿著得體、適度的人,能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反之,則會損害自身形象。

鏡頭一:徐小姐是某星級酒店的公關部經理,有一次代表酒店赴北京參加一個國際研討會。徐小姐穿了黑色皮裙,被攔在了會場外麵。問及原因,原來是她穿的黑色皮裙不莊重,不適合出席這樣的場合。

鏡頭二:王經理約見客戶談生意,對方是位女士,打扮非常入時,緊身衣配短裙,衣服領口開得很低。王經理說:“尷尬!不知道該怎麼麵對她,正視跟不正視都不禮貌。最後,合同也沒談成。”

鏡頭三:韓小姐和同事坐電梯上樓,忽然進來了一名40多歲的男士,韓小姐的臉一下子紅了。原來,那位先生佩帶了一條跟她一模一樣的絲巾。“男人佩帶絲巾,總覺得怪怪的,少了點陽剛之氣。”韓小姐說。

鏡頭四:沈小姐是一名中學老師,每天上班前她都會選擇搭配合理、顏色較為柔和的衣服出門。她說:“老師是學生的朋友,穿衣服既要符合身份,也要給學生一種親切感。”

衣著與人們生活、工作的關係很密切,什麼樣的職業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