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早就料定龐統很快就會在東吳碰壁,也很快會來荊州。所以,他以按察長沙、零陵等四郡的名義出行,故意避而不見。
諸葛亮之所以要這樣做,也是出於稍稍壓製龐統的考慮。他是想讓龐統依靠自己的推薦而獲重用。如果兩人在劉備跟前麵對麵,這封推薦信也就是失去意義了。而諸葛亮自江東吊孝回來後,壓根沒和劉備提龐統的事,就是最好的明證。
但龐統也是一時之才俊,他決不想按部就班,根據諸葛亮的安排來行事。他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通過別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所以,他不會用諸葛亮的推薦信,也不會用魯肅的推薦信。
當劉備聽到門吏來報“江南名士龐統來投”時,劉備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處於人生最低穀的劉備了。水鏡先生司馬徽那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話語已經被他忘在九霄雲外。
當年他可以屈尊三顧茅廬,而此刻當龐統在他麵前長揖不拜時,劉備心中卻大為不悅。龐統繼續吃長相的虧,劉備見他麵容醜陋,哪裏還會把睿智、多謀這些美好的品德與他聯係起來?
龐統淡淡地說:“聽說皇叔招賢納士,特來相投。”
劉備也淡淡地說:“現在荊楚已經基本安定,也沒有什麼閑職。離這裏東北一百三十裏有一個耒陽縣,正缺一個縣令。你不妨去那裏任職。等以後有空缺了,再重用你吧。”
龐統聽到劉備這句話,真是像掉進了冰窟窿裏。天下聞名的明主劉備,竟然會這樣對待一個頂尖謀士。這一瞬間,龐統真的十分後悔自己沒有去投曹操。
命運竟是如此多命運多舛,枉空負了安天下的大名。龐統的人生已經陷入了最深的泥淖。龐統該何去何從呢?
一個真的英雄,從來不會屈服於眼前的困難。無論多麼艱難困苦,都可以找到翻天覆地、重振雄風的途徑。
龐統遭遇到的是一個什麼難題呢?
人對外部事物、他人的認知會往往會受到首因效應,也即是第一印象效應的製約。也就是說,人會根據第一印象形成的刻板印象來看待他人。一旦你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就很難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了。
現在,劉備對龐統的第一印象很差。那麼,他要靠什麼來扭轉這個不良的第一印象呢?是不是拿出諸葛亮和魯肅的推薦信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呢?
推薦信固然會有一定的效應,但也勝不過劉備自己的“眼見為實”。況且,龐統根本就不想依賴他人的推薦,特別是曾經和他平起平坐的諸葛亮的推薦。
天無絕人之路。可以擊敗首因效應的是近因效應。也就是說,如果某一個體新近做出了與此前截然不同,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也是可以扭轉此前的不良印象的。但第一印象對人的影響根深蒂固,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一個人的認知也是極其困難的。所以,這條路必然布滿了艱辛,若非真的具備極大的勇氣和智慧,是不可能經由近因效應來取代首因效應的。
龐統默然離去,到耒陽縣上任。
龐統來到耒陽後,根本不理政事,終日飲酒作樂。很快,他的懶散惡名就傳到了劉備耳中。看起來,龐統是在原來的惡劣印象上變本加厲了。
劉備大怒:“豎儒竟敢亂我法度!”當即把張飛叫來,讓他去耒陽縣巡視,查明龐統的不法不公之事,就地處理。
劉備知道兄弟生性魯莽,另派孫乾與張飛一齊前往耒陽。
張飛與孫乾來到耒陽,全縣軍民官吏全部出來迎接,唯獨不見縣令龐統。張飛問起縣令何在?小吏回答說:“龐縣令自到任之後,至今已經百日。縣中之事,不論大小,從不理問。每天隻是飲酒,從白喝到黑,整日在醉鄉。今天是宿酒未醒,還在床上睡覺呢。”
張飛大怒,按照他當年鞭打督郵的脾氣,當即要把龐統從床上揪來,痛打一頓。但好在孫乾就在旁邊。龐統的大名,孫乾早就聽說過。從他的角度來看,讓龐統擔任一個百裏小縣的縣令,確實是屈才了。所以,孫乾斷定,龐統是對此不滿,才故意荒怠公事的。據此,孫乾勸張飛先冷靜下來,把龐統叫過來,仔細詢問一番,再下結論。
張飛同意,派人去喚龐統。龐統衣冠不整,醉眼惺忪而來。
張飛痛罵道:“我兄長把你當個人看待,讓你當耒陽縣令,你怎麼敢整日呼酒買醉,耽誤公事呢?”
龐統哈哈大笑道:“我又耽誤了什麼公事呢?”
張飛說:“你到任百日,從來沒有理過事,還敢說自己沒有耽誤公事?”
龐統再度大笑道:“這麼一個小小的縣城,又會有什麼難斷的公事?將軍你先坐上一會,待我來處理一下。”隨即喚來公吏,將百餘日所積公務,都取來剖斷。小吏紛紛抱著案卷上廳,訴詞被告人等,環跪階下。龐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訴民盡皆叩首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