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和兄弟翻臉的理由(1 / 2)

機會很快就來了。

西川劉璋的部下張鬆,因為看不上劉璋暗弱,想把西川獻給曹操。張鬆找了個理由去覲見曹操。沒想到外表容貌的刻板印象又一次發揮了其無可阻抗的威力。

張鬆長得額鑊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這樣的外表形象令曹操很不待見。曹操的冷遇深深刺痛了攜帶大禮來獻的張鬆。為了平衡受傷的自尊心,張鬆出言譏諷曹操,結果差點丟了性命。

張鬆滿懷鬱悶踏上歸途。這個機會被諸葛亮敏銳抓住了。劉備親率重臣大將,傾巢出動,出迎張鬆,隨後又盛情挽留張鬆宴飲三日。這讓張鬆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我們早已說過,互惠原理是人類進化至今最為有效的心理定式。張鬆受了如此禮遇,而劉備方偏偏不提絲毫要求,在“投桃報李”的互惠機製的內在驅動下,張鬆主動獻上了劉備夢寐以求的一樣東西——整個西川的地形圖。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西川自古就是天險,要攻取談何容易。而有了這樣一份東西,西川就算不是唾手可得,也不像先前那樣不知從何下手了。

有內線就是好。像劉備這樣動輒把“仁義道德”掛在嘴上的人,做什麼事都需要一個符合道義的理由的。去西川也是如此。張鬆幫劉備解決了這個大難題。他夥同劉璋手下的重臣法正、孟達一起,以抵禦東川張魯為借口,說動劉璋主動邀請劉備入川助力。

劉備遂召集所有大將謀士,商議入川大事。諸葛亮說:“荊州乃是根本,必須分兵好好把守。”

諸葛亮的潛意識裏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要跟著劉備一起入川打天下的,所以會提醒劉備考慮好留守的人選。他以為劉備會和往常一樣,好好與他商議一番,但他沒有想到,劉備很快獨自做出了一個讓他驚訝的決定。

劉備現在手下人員齊備,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關張趙、黃忠魏延。劉備可以有多種調配選擇。但劉備斷然選擇了龐統、黃忠、魏延三人隨他入川。

劉備的這個方案頗有奧妙,也足可說明曹操此前對他的高度評價。劉備仁慈的麵目下隱藏了最為高明的禦下之道。此前的他,確實因為家底薄弱,捉襟見肘,沒有騰挪施展的空間。一旦家底殷實,劉備的厲害之處就顯露了出來。哪怕像諸葛亮這樣的天下奇才,照樣跳不出他的手掌心。

劉備選了三人,留了四人,力量配比略傾向於守好荊州。這是因為“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荊州是手中之鳥,不可有失。西川是林中之鳥,能否到手,尚未可知。所以,必須確保荊州這個根本的安身立命之基。

而最為關鍵的是,劉備所選的全部是新近來投的人,以前的老部下老兄弟一個都沒帶。這是為什麼呢?

新員工為了在新組織裏展示自己,必然立功心切。而老員工往往會居功自傲,不易管理,甚至壓製新人。現在有了新的機會,如果還是帶老員工打天下,新員工就很難有出頭之日。一旦功成,老員工會更加目空一切。而新員工求戰欲望很強烈,一旦讓他們建功立業,就足可與老員工相提並論。這樣,作為領導者就能很輕鬆地加以統禦。

劉備之所以做這個決定,和他體察到了諸葛亮的微妙心態也有一定關係。當初諸葛亮去東吳就是為了阻止龐統在東吳受重用,然後將其延攬到劉備帳下。但諸葛亮回來後,並未對劉備言明一切,而是故意外出按察三個多月,讓劉備差點錯過龐統。這件事盡管不影響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但這個對人性洞燭入微的梟雄還是決定要扶持龐統來適當節製諸葛亮。

劉備一宣布這個決定,諸葛亮深深地領會到了劉備的可怕之處。同時,他也有一些失望。就他的抱負而言,當然是希望自己在為劉備拿下荊州後,再取得西川,以成就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的。但現在他隻能留守荊州,眼睜睜地看著龐統去開天辟地,建立新功了。

但諸葛亮轉念一想,心中又變得釋然,因為他料定龐統此去是很難成功的。因為他非常了解劉備,當初他幾次三番勸劉備奪了劉表的荊州,劉備囿於道德的約束,總是不肯行動。而這一次,西川之主劉璋,也是劉備的同宗兄弟。龐統同樣也很難說服劉備拉下麵子,不顧輿論,強行奪取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