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仆人眼裏無偉人(1 / 3)

諸葛亮不知道,他的節節勝利直接幫助了司馬懿的東山再起。他贏得越幹脆利落,越酣暢淋漓,幫司馬懿的忙就越大越多。

這應該是諸葛亮太過托大了,他既然知道司馬懿是“世之英雄”,就應該徹底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大張旗鼓地進行北伐。

慘敗的消息不斷傳來,曹睿的腸子都悔青了。但好在他還沒殺到司馬懿,還有後悔藥可吃。所以,當太傅鍾繇以全家性命做擔保來保薦司馬懿複出時,曹睿立即就答應了。司馬懿當即被官複原職,並加封為平西都督。屬於司馬懿的縱橫天下的時代就這樣開始了。

這對諸葛亮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但也有一個好消息正在等著諸葛亮。

蜀將孟達當初擔心劉備追究他不救關羽的罪責而叛蜀歸魏。曹丕對他非常重視,這讓孟達非常受用。但曹睿即位後,孟達就受了冷遇。孟達就派人聯係諸葛亮,要叛魏歸蜀。諸葛亮大喜。但是,司馬懿重新被起用的消息傳來,諸葛亮聽畢,“頓首跌足,不知所措”。這個壞消息的份量顯然比孟達來降的好消息要重得多。

馬謖從來沒有見過諸葛亮如此驚慌失措。當初平服孟獲時遇困,諸葛亮也隻是表現得很無奈,但卻沒有慌了手腳。馬謖問諸葛亮為何如此動容?

諸葛亮說:“我平生所患者,隻有司馬懿一個人。現在孟達要舉事反魏,與我呼應,本來必然大功可成。但司馬懿一出,這件事就必定失敗了。孟達決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必然被司馬懿所擒。孟達若死,中原就不容易得手了。”

以前的諸葛亮,不管對手如何強大,都是意存悠閑,閑庭信步般加以對待的。像這樣的驚慌失措的情形是第一次出現。

諸葛亮立即寫信給孟達,告誡他先不要輕舉妄動。但孟達根本沒把司馬懿放在眼裏,還是舉兵反叛。他認為司馬懿就算得知自己舉兵的消息,也要先向曹睿彙報後才能著手平叛。這個公文來回的過程需要一個月時間。而一個月的時間,大事早已成了。但司馬懿先斬後奏,趁孟達立足不穩,就發起攻擊,將叛亂迅速平息。

諸葛亮得知孟獲死訊後,當即判定司馬懿將會直取街亭這個咽喉重地。諸葛亮當即發問:“誰願意去守街亭?”

參軍馬謖說:“我願意去!”

諸葛亮說:“街亭雖小,但卻幹係重大。一旦失守,全軍危急。你雖然深通謀略,但此地沒有城郭,也無險可依,很難把守。”

馬謖說:“我自幼熟讀兵書,難道就不知道兵法嗎?如果連一個街亭都不能守住,那好要我有什麼用呢?”

諸葛亮說:“街亭乃咽喉重地,司馬懿也不是等閑之輩,其先鋒大將張郃更是勇不可擋,我擔心你不是他們的對手啊。”

諸葛亮雖然慣用激將法,但他這番話顯然不是激將。他對馬謖十分欣賞,某種程度上是以“以子視之”的,所以,他是誠心誠意地說這番話的。但也正因為諸葛亮太喜歡激將了,但凡他這樣說話,自然都會被下屬視為激將。

馬謖覺得自己受了輕視,更加不想失了麵子,繼續堅持說:“別說是司馬懿張郃,就是曹睿親來,我也不怕!我願意立下軍令狀!若有差池,可斬我全家!”

馬謖決絕的態度,讓諸葛亮無法拒絕。諸葛亮隻能同意馬謖去鎮守街亭。

街亭如此重要,而馬謖身為參軍,從來沒有獨當一麵的實際經驗。諸葛亮一開始判斷馬謖不敵司馬懿是符合客觀事實的。但為什麼諸葛亮會在馬謖的苦苦堅持下就會轉變態度了呢?